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生物下册 24.2关注农村环境说课稿 (新版)北师大版.docx
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生物下册24.2关注农村环境说课稿(新版)北师大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河北省邯郸市八年级生物下册24.2关注农村环境”为主题,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环境问题。通过设置情境、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农村环境现状,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1.环境意识:培养学生关注农村环境问题的意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农村环境现状,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参与农村环境调查,提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农村环境保护行动。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农村环境现状的观察与分析。
难点: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方案的设计。
解决办法:
1.重点:通过实地考察或视频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农村环境,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课本知识,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突破策略:引入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如何识别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高清摄像头、投影仪、笔记本电脑
-课程平台:生物教学软件平台、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农村环境图片、视频资料、环保科普文章
-教学手段:PPT演示、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农村环境现状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农村环境面临的问题。
2.提出问题:针对农村环境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农村环境问题有哪些?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农村环境现状,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2.教学内容:
a.农村环境现状:介绍农村环境的主要问题,如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b.环境问题成因:分析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包括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因素。
c.解决方案:介绍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如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环境治理等。
3.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内容:针对农村环境问题,设计相关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3.课堂讨论:针对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内容:针对农村环境问题,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如“如何改善农村水质污染问题?”
2.学生回答:邀请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农村环境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学内容:结合农村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2.教学方法: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学生分享。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案的必要性。
2.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如查阅资料、撰写环保宣传稿件等。
教学时间总计: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农村环境监测报告:收集不同地区农村环境监测报告,了解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b.农村环境保护案例:收集国内外农村环境保护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实施策略。
c.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介绍国家及地方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了解政策导向和法规要求。
d.农村环境保护科普文章:收集相关科普文章,提高学生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2.拓展建议:
a.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农村环境问题的背景和现状,提高自己的环保意识。
b.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环境保护项目,实地感受环境保护的成果和挑战。
c.鼓励学生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环保理念付诸实践。
d.学生可以撰写农村环境保护调查报告,分析当地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e.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班会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f.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环境保护相关的新闻和事件,了解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
g.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为农村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h.学生可以尝试设计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海报或宣传册,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