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6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1.石墨烯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材料,可用来生产未来的超级计算机.构成石墨烯的元素是( )
A.碳 B.硅 C.银 D.铝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
【专题】碳族元素.
【分析】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的碳单质,据此解题.
【解答】解: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的碳单质.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碳族元素简介,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2.纯碱属于( )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考点】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盐.
【解答】解: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
3.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酒香四溢 B.海带制碘 C.石油分馏 D.萃取分液
【考点】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专题】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专题.
【分析】A.酒香四溢是分子的扩散;
B.海带制碘生成碘单质;
C.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
D.萃取分液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酒香四溢是分子的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海带制碘生成碘单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石油分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萃取分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4.2016年1月朝鲜进行氢弹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下列关于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是2 B.质量数是1 C.电子数是3 D.中子数是2
【考点】核素.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左上角为质量数A,左下角为质量数Z,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解答】解: H的质子数为1,质量数为3,根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中子数=质子数﹣质子数=3﹣1=2,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核素的表示方法和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难度不大,注意原子的表示方法.
5.用固体样品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经过溶解、转移、定容、摇匀等操作.下列图示对应的操作不规范的是( )
A.
溶解 B.
转移 C.
定容 D.
摇匀
【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
【分析】A.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B.转移液体,用玻璃棒引流;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
D.摇匀时用食指顶住瓶塞,上下颠倒.
【解答】解:A.固体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操作符合要求,故A正确;
B.转移液体,为防止液体外流,应用玻璃棒引流,故B正确;
C.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量瓶内,应在容量瓶正上方,悬空滴加,防止污染滴管,故C错误;
D.摇匀时用食指顶住瓶塞,上下颠倒,操作符合要求,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实验考查基本操作,为高频考点,比较基础,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注意掌握中学实验常见的基本操作.
6.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 )
A.NH3 B.NaCl C.NaHCO3 D.SO2
【考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专题】氧族元素.
【分析】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成氢氧根离子;氯化钠为强碱强酸盐,溶于水显中性;碳酸氢钠为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水解显碱性;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据此解答.
【解答】解:A.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产生成氢氧根离子,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
B.氯化钠为强碱强酸盐,溶于水显中性,故B错误;
C.碳酸氢钠为强碱弱酸的酸式盐水解显碱性,故C错误;
D.二氧化硫为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溶液水电离生成氢离子,显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熟悉相关物质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盐类水解规律,题目难度不大.
7.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A.N2 B.NH4Cl C.H2O D.H2SO4
【考点】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专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