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如何改变环境有这个一个故事.doc

发布:2017-06-12约2.59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如何改变环境有这个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在美国一个小镇上,小学里来了一位新的老师,开学时,就向小朋友们宣布,这个学期谁的努力最大,对班级贡献最多,老师要亲自做一件「礼物」送给她。 学期结束时,有位小女孩得奖,老师就做了一件小蓝裙送给她。 小女孩很高兴的回到家,把小蓝裙拿给妈妈看,妈妈鼓励她把它穿起来。在穿起後,却怎麽看怎麽不对劲,原来小女孩浑身脏兮兮,与小蓝裙不搭调。於是妈妈替小女孩梳洗,换上乾净的衣服。「哇!浑身亮丽的小公主出现了」,小女孩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小女孩与妈妈都很高兴。 过了一会儿,妈妈怎麽看也不对劲,原来家里脏兮兮一团乱,平时不注重整理,与穿着小蓝裙漂亮的小女孩不搭调,「像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於是母女联合动手整理家里,一个下午让家里焕然一新。 傍晚,爸爸回家,一进门就急着往外走,以为回错家、进错门了。 第二天爸爸要上班时,出门看到家里的庭院杂草丛生、墙壁斑驳,与家里的环境不搭调,於是决定请假在家,整理庭院、粉刷与整修房屋。三天後,一栋整洁亮丽的房屋就出现在他们所住的街上。 邻居们看了他们的房子如此整洁乾净,不禁对自己住的地方觉得不对劲,於是一个月後,一条整齐清洁的街道就出现在这个城镇上了。 一位新老师一条小蓝裙的奖品,不经意的带动了这个城镇的环境改善,是什麽力量促动了妈妈积极整理屋子?又是什麽力量激发了爸爸整理庭院与房屋?邻居们的清洁街道的行动力又是从哪里来?看似不经意的行动,却带来那麽大的改变力量。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次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返回到办公室时,看到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第二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犹豫着接过了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从陶行知校长手中接到第三颗糖时,竟感动得哭了,他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拿砖头来砸他啊!”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了第四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案例分析]: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著名的晓庄师范(现名南京晓庄学院)就是他一手创建的,他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理念如今还具有独特的价值,许许多多的教师更是将陶行知先生作为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楷模,纷纷以陶先生为仿效、学习的对象,国内诸多大学以行知先生命名校内道路为“行知”,笔者的大学母校正是也有一条行知路。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小学校的一堵进出校门旁的围墙坏了,当中破了一个大洞,好奇的我们于是就从这个洞口进出校门,不成想到的是,那天校长竟然站在了那个洞校园内的一边,这个是我们谁也没有想到的。我们当中胆子最大、凡事都当先的小力第一个钻了进去,还没等我们再钻,就听到几声“啪啪”的响声,我们就赶紧从旁边的校门进去了。 天哪!校长竟然在左右脸瓜地打着小力,小力的嘴角和鼻孔流出了丝丝鲜血,校长见血流出来了,才住了手。幸好小力的嘴角和鼻孔只流了一点点血就不再流了,于是我们都垂头丧气地去上课了。自此,小力只要见到校长就对他咬牙切齿的。去年冬天,小力结婚时我去参加了,嫂子是一个温顺柔和的女孩。我问小力,你还恨小学时的校长韩×吗?小力平和喜悦的脸一下子就上来了愤火。于是我就告诉他:校长韩×已经去世两个月了。小力很惊讶,但没有表示任何的悲伤,只是几秒钟的时间,他愣了一下,然后对我说:他死了,我就一点也不恨他了。 老师,你的粗暴与恶言学生会记恨你一生,你的粗暴与恶言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你的赞扬与柔和学生会感恩你一生,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一生。我们的口袋里没必要随时都准备好糖块,但必须准备好几颗心:对学生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学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育孩子莫作人上人,莫作人外人,要做人中人。 做人中人,就要尊重每一个人,与大家友善相处,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人生价值。成为一真正的人。人们常说,人命关天。如果把命比作天,那么天的支点就是科学,而科学一般是通过规则体现出来。万千道理归为一句话,培养孩子养成按规则行动的习惯,是让人终身受益并且有益于社会的教育。 1988年1月18日至21日,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研讨。在会议期间,有人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请问您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平静地说:“是在幼儿园。”提问者非常惊讶,又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