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个关于信仰故事.doc

发布:2017-06-06约2.2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摘 要: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着华丽的外表,它的内核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文章从相信电影中派所讲述的哪一个故事提出问题,探讨为什么相信派所讲述的第一个故事是信仰上帝的,并进一步对信什么、不信什么以及信与不信带来的后果进行了追问、思考,从而将该部电影关于信仰的主题揭示出来 关键词:电影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信仰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扬2001年发表的小说Life of Pie改编的一部3D电影,由李安执导,苏拉2012年11月22日在中国内地上映。2013年,该片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摄影、配乐和视觉效果四项大奖 故事的开始发生在印度。派的父亲在印度一个海边小城开了一个动物园。派有一位信印度教的母亲,所以从小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在他12岁的时候,他又在基督教堂认识了耶稣并决定受洗,同时他又对伊斯兰教的虔诚有极大的热情。在派17岁的时候,父亲由于生计所迫,带着许多动物举家迁往加拿大。他们和动物们搭乘一艘日本货船去往加拿大,在大海上遇到暴风雨,船失事。在227天之后,派成了这次海难事故的唯一幸存者。于是他讲述了在这227天的海上漂流经历。他与一只孟加拉虎理查德3D高科技电影演绎得奇幻动人、炫彩夺目 这部电影被翻译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个翻译容易引导观众去关注电影里面派在海上漂流的奇幻经历。当然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视听与技巧的展示,不仅仅是奇幻与好看。正如导演李安所说:“影片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不只具有娱乐性,希望观众看到它的深度,也希望这是一部看完后家人朋友间可以聊一聊的电影。” 这部电影不仅好看,不仅是娱乐,它还有深度和用意。那么它的深度和用意是什么?李安说,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 电影里的动物主角是一只老虎,它的名字叫“Richard Parker”(理查德1884年。一艘叫“木犀草”号的船在海上沉没,4名船员被困在南大西洋,其中有一个名叫理查德17岁男孩。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员杀死了理查德分食了他的肉,并且生还。所以,理查德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海难和漂流符号 影片中当派讲述完自己的奇幻漂流之后,前来调查沉船事故的日本海事局的人不相信这个有动物的离奇故事。于是派又讲述了第二个版本的故事,一个没有动物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前一个故事中的不同动物代表着不同的人物角色,也发生了厮杀、死亡、吞食,但这一次,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而不是动物与动物之间。理查德人的事件。派是其中的幸存者,那么显然派也是吃人者之一。派在说完故事之后,就会问听故事的人,你相信哪一个?影片中有这样一段对白: 派:“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 作家:“我喜欢有老虎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 派:“所以,你跟随上帝。” “相信哪一个故事”这一问题摆在了故事中的听者和影片外的观众面前,成为这部影片的终极问题。你选择相信哪一个?影片也许好看,漂流也许奇幻,但还有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在背后隐藏。哪一个是这次漂流的真实故事?怎样的现实才是你相信为现实的东西?你为什么相信派的奇幻漂流?或者你又为什么相信人的残忍厮杀?这不同的信的差别在哪里?上述问题成为了解读这部电影意义的关键。这涉及我们每个人的信念和信仰问题。所以,导演说,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电影。此话不假。他又说,希望看完后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聊一聊这部电影。这又何其必要!因为难道不是相同的信念和信仰使人们真正在一起而不是酒肉吃喝的玩乐甚至也不是血缘? 有人选择相信第一个故事,派与动物们还有老虎理查德信第二个故事,并坚定地认为那才是真实,而且声称:人应该直面残酷的人生现实。第三种人说,宁愿相信第一个故事,因为人们往往愿意用幻想来安慰在现实中受伤的心灵,并且认为这就是信仰的价值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幼年时的派用一块肉去喂理查德人的动物本能在生命攸关的时刻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在推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动物性生存本能的力量强于人性和智慧、爱和理性。他们在现实中的信念更倾向于“功利主义”“利己主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样的唯物和唯利的观点,并且由于他们认为人的“自私自利”“动物本能”是天然合法且更能引向成功,所以他们可谓没有信仰;第三种人其实相信的也是第二个故事,但却自认为相信第一个故事,他们解释说因为人们需要用幻想来麻痹和安慰心灵,并认为这就是信仰。这第三种观点不但混淆了自己的选择,而且还误解了什么是信仰。信仰当然不是幻想。有些经历太可怕了,完全非我们所愿,但它却成了我们过去经历的一部分,成了我们生命构成的一部分。它邪恶、黑暗、没有出路。你怎么办?你无法否认它,你的心灵被它深深烙痛,你却无法将它从你的心上刮去。第二种人认为,我们应该直面残酷的现实,去面对和承认人的邪恶、黑暗和没有出路的境况,或至少是在这一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