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ppt

发布:2017-04-19约2.26千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3.1 VHF﹑UHF频段电波传播特性;图3-1 典型的移动信道电波传播路径 ;3.1.1 直射波;3.1.2 视距传播的极限距离; 3.1.3 绕射损耗;(a)负余隙 (b)正余隙 图3-3 菲涅尔余隙;根据菲涅尔绕射理论, 可得到障碍物引起的绕射损耗与菲涅尔余隙之间的关系如图3-4所示。其中x1称菲涅尔半径(第一菲涅尔半径): ;图3-4 绕射损耗与菲涅尔余隙之间的关系 ;;3.1.4 反射波;图3-5 反射波和直射波 ;;3.1.5 多径效应与瑞利型衰落特性;设:;由上式可得出瑞利衰落的一些特性: ;3.1.6 莱斯(Rician)衰落分布;3.2 电波传播特性的估算(工程计算);☆则不平坦的场强公式为 ;3.2.2 奥村(Okumura)模型;⒈ 市区传播衰耗中值 在城市街道地区,电波传播衰耗取决于传播距离d、工作频率f、基地站天线有效高度hb、移动台天线高度hm以及街道的走向和宽度等。 准平滑地形,市区的传播衰耗中值又称其为基本衰耗中值(或基准衰耗中值)。OM模型中,给出了准平滑地形,市区传播衰耗中值的预测曲线族,如图3-6所示。 图中纵座标以分贝计量,这是在基地站天线有效高度hb=200m,移动台天线高度hm=3m,以自由空间传播衰耗为基准(0dB),求得的衰耗中值的修正值Am(f,d) 。 ;图3-6 准平滑地形大城市基本衰耗中值Am(f,d) ; 图3-7 基地站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图3-8 移动台天线高度增益因子 ;由曲线上查得的基本衰耗中值Am(f,d)加上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Lbs才是实际路径衰耗LT 。 ;例:计算准平滑地形,城市地区的路径衰耗中值 。已知:hb=50m,hm=2m, d=10km,f=900MHz ;则修正后的路径衰耗中值为:;⒉郊区和开阔区的传播衰耗中值 ;图3-9 郊区修正因子 ;图3-10 开阔区、准开阔区修正因子 ;⒊ 不规则地形上的传播衰耗中值 ;⑵孤立山岳地形的修正因子 在使用450MHz,900MHz频段,山岳高度H=110~350m时,基本衰耗中值与实测的衰耗中值的差值,并归一化为H=200m时的值,即孤立山岳修正因子kjs 。kjs亦为增益因子。 当山岳高度不等于200m时,查得的kjs值还需乘以一个系数 ;⑶斜坡地形的修正因子 斜坡地形系指在5~10km内倾斜的地形。若在电波传播方向上,地形逐渐升高,称为正斜坡,倾角为+θm;反之为负斜坡,倾角为- θm。 斜坡地形修正因子ksp也是增益因子 。 ⑷水陆混合地形的修正因子 水陆混合地形修正因子ks为增益因子。 ;⒋任意地形的信号中值预测;式中: Kmr:郊区修正因子; Q0,Qr:开阔区,准开阔区修正因子; Kh,Khf:丘陵地形修正因子及丘陵地微小修正值; Kjs:孤立山丘地形修正因子; Ksp:斜坡地形修正因子; Ks:水路混合地形修正因子 根据实际的地形地物情况,KT因子可能只有其中的某几项或为零。 ;例1:某一移动电话系统,工作频率为450MHZ,基地站天线高度为70m,移 动台天线高度为1.5m,在市区工作,传播路径为准平滑地形,通信距离为20km,求传播路径的衰耗中值? 解:⑴ 求自由空间的传播衰耗Lbs。;所以准平滑地形市区衰耗中值为: ;例2:若上题改为在郊区工作,传播路径是正斜坡,且Qm=15mr,其它条件不变,再求传播路径的衰耗中值? ;⒌ 其它因素的影响;图3-16 市区街道走向修正值 ;⑵ 建筑物的穿透衰耗 各个频段的电波穿透建筑物的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同时各个建筑物对电波的吸收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材料,结构和楼房层数,其吸收衰耗的数据都不一样。例如,砖石的吸收较小,钢筋混凝土的大些,钢结构的最大。 如果移动台要在室内使用,在计算传播衰耗和场强时,需要把建筑物的穿透衰耗也计算进去,才能保持良好的可通率。 ;⑶ 植被衰耗 树木、植被对电波有吸收作用。在传播路径上,由树木、植被引起的附加衰耗不仅取决于树木的高度、种类、形状、分布密度、空气湿度及季节变化,还取决于工作频率、天线极化、通过树木的路径长度等多方面因素。 一般来说,垂直极化波比水平极化波的衰耗稍大些。 ;⑷ 隧道中的传播衰耗 空间电波在隧道中传播时,由于隧道壁的吸收及电波的干涉作用而受到较大的衰耗。 电波在隧道中的衰耗还与工作频率有关,频率越高,衰耗越小。当隧道出现分支或转弯时,衰耗会急剧增加,弯曲度越大,衰耗越严重。 解决电波在隧道中的传播问题,通常可采用两种措施: ①在较高频段(数百兆赫),使用强方向性天线,把电磁波集中射入隧道中内,但传播距离也不能很长。 ②在隧道中,纵向沿隧道壁铺设导波线(通常为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