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大》课件 .ppt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利尿剂缓解淤血症状,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等ACEI/ARB/ARNI抑制RAAS系统,减轻心室重构β受体阻滞剂减少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3醛固酮拮抗剂抑制醛固酮作用,减少纤维化SGLT2抑制剂新型降糖药,改善心衰预后5药物治疗是心力衰竭管理的核心。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SGLT2抑制剂构成了改善预后的四大基石。利尿剂用于控制症状但未证明改善生存率。其他辅助药物如伊伐布雷定(心率控制)、地高辛(症状改善)在特定患者中有适应症。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药物治疗选择有限。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已被证明可降低HFpEF患者心血管死亡和心衰住院的复合终点。其他治疗主要针对症状控制和共病管理,如利尿剂减轻淤血,控制高血压和心房颤动等。无论哪种类型的心衰,药物治疗应个体化,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共病和耐受性。利尿剂的使用利尿剂类型代表药物作用部位特点袢利尿剂呋塞米、布美他尼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强效,起效快,适合急性和严重心衰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远曲小管中效,持续时间长,适合轻中度心衰保钾利尿剂螺内酯、依普利酮集合管弱效,可抑制醛固酮作用,减少低钾血症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近曲小管弱效,主要用于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是缓解心力衰竭淤血症状的基础药物,通过增加尿钠排泄和减少体内水钠潴留来降低心脏前负荷。袢利尿剂(如呋塞米)是临床最常用的利尿剂,剂量应根据患者反应进行调整。对于利尿抵抗患者,可考虑联合使用不同作用部位的利尿剂(如袢利尿剂+噻嗪类)以产生协同作用,或采用连续静脉输注策略。利尿治疗过程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特别注意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和低钠血症。过度利尿可能导致血容量不足、肾功能恶化和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理想的利尿目标是缓解淤血症状同时避免过度脱水,通常以每日排尿量略大于入量,体重缓慢下降(每日0.5-1kg)为宜。ACEI/ARB的应用ACEI代表药物依那普利:10-20mg,每日1-2次贝那普利:10-40mg,每日1-2次雷米普利:2.5-10mg,每日1-2次福辛普利:10-40mg,每日1次ARB代表药物缬沙坦:80-160mg,每日2次坎地沙坦:4-32mg,每日1次氯沙坦:50-150mg,每日1-2次厄贝沙坦:150-300mg,每日1次常见不良反应干咳(ACEI常见)血管性水肿(罕见但严重)肾功能恶化(双侧肾动脉狭窄禁用)高钾血症(需监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是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通过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发挥作用。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它们已被证明可减少死亡率和住院率。ACEI是首选药物,ARB主要用于ACEI不耐受者(如因干咳)。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治疗初期和剂量调整时应监测血压、肾功能和钾离子水平。对于低血压患者,可考虑减少利尿剂剂量以允许使用ACEI/ARB。血清肌酐一过性升高(30%)可接受,但若持续升高或伴高钾血症需减量或暂停用药。ACEI/ARB与β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的联合使用可产生叠加的预后获益。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推荐药物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剂、卡维地洛等具有循证医学证据起始剂量应从极低剂量开始(通常为目标剂量的1/8-1/4)增量策略每2-4周倍增剂量,直至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注意事项明确禁忌症,密切监测不良反应,特别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β受体阻滞剂是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的基础治疗药物,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减少心肌损伤和心室重构。多项大型临床试验证明,β阻滞剂可显著降低HFrEF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β阻滞剂包括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剂、卡维地洛和奈比洛尔。与其他抗心衰药物不同,β阻滞剂必须从极低剂量开始,在稳定期(无需静脉用药,无明显淤血)逐渐增量。增量过程中若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如低血压(90mmHg)、心动过缓(50次/分)或心衰加重,应减量或暂停。β阻滞剂的禁忌症包括严重支气管哮喘、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和症状性低血压。即使对COPD患者,若无明确禁忌症,也应考虑谨慎使用β1选择性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应用适应人群NYHAII-IV级HFrEF患者,已经使用ACEI/ARB和β阻滞剂但仍有症状主要药物螺内酯(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