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q5120xlb后栏板起重运输汽车改装设计毕设论文.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章 绪 论
1.1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汽车的运输量迅速增长,货物的装卸量和频率也随之加大。对于大吨位的厢式载货汽车而言,由于车厢地板离地较高,且货物质量较大,装卸困难,特别是在单人操作时,货物装卸很不方便,工作效率低。基于此,许多厢式载货汽车装有举升栏板[1]。起重栏板可大幅度提高运输及装卸效率, 减轻操作人劳动强度, 广泛用于邮政、金融、石化、商业、制造等行业。
栏板起重运输汽车是在普通载货汽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其安装在汽车尾部而得名。载货类汽车最初都是完全人力化装运,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物流量成倍的增长,再加上各类型公路的建设速度加快,公路货运发展得到迅猛增长,专业运输单位和个体运输经营者如雨后春笋般地多了起来。很多公司都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仅靠手工作业,1.2后栏板起重运输汽车国内外研究概况
栏板起重装置的发展, 在国外大体上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代产品产生于20世纪30 年代末, 其特点主要是单缸举升, 而栏板翻转靠手动, 起升质量为500kg左右, 栏板(又称载物平台) 触地倾角9°~10°。目前, 这种产品在东南亚、日本仍在使用, 90年代, 还在美国得到了新的发展。第二代产品产生于50年代初的欧洲市场, 在第一代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翻转关门油缸。举升与翻转分别由二个独立油缸实现。最常见的是四只油缸的型式, 也有双缸的。起升质量在500kg以上, 载物平台触地倾角10°, 翻转动作凭操作者经验控制。该种产品目前主要用于美洲及东南亚地区。第三代产品产生于70年代末的欧洲市场, 是在第二代产品的基础上增加第五只油缸。这只油缸在液压系统中主要起相对位置的记忆功能, 使载物平台触地、离地的翻转动作不再由操作者控制而由液压系统本身控制, 从而使升降过程相对平稳与安全。触地倾角一般为8°~10°。若兼作厢门用, 因平台尺寸增大, 倾角也可能小于8°。目前该类产品普遍用于欧美地区。第四代产品产生于90年代初, 其液压系统及功能原理同第三代产品, 只增加了记忆油缸的尺寸, 使记忆动作的范围进一步增大。它不同于第三代产品的关键在于其载物平台增加特殊结构, 由一体改为两体活动联接, 使平台触地后不仅能自动翻转, 而且有一个下沉的动作, 使触地倾角达到6°, 甚至在6°以下。目前该产品在荷兰、南斯拉夫和中国已申请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国内已有定型产品投放市场。从操作性能、安全可靠性等使用效果上, 第四代产品将逐渐取代了第二、三代产品。而第一代产品,由于其结构简单, 重量轻, 虽然技术含量低, 但具有便于维修等优点在发展中国家将仍有的市场。
栏板起重装置在国内的发展只是近二十几年的事情。国产化产品早期用汽车发动机作为动力。1992年实现以汽车蓄电池作为液压泵站的驱动力。1992年以后, 栏板起重装置因国内厢式车的发展而开始发展起来, 技术水平也逐渐向国际靠近。但就其发展而言, 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市场的扩展, 还需要时间与机遇。从时间上讲可能不会太久, 从品种上讲, 短时期内将仍是以多种型式并存, 但最终可能是单缸产品和五缸产品为主。
现代车辆装备技术与生态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发展相适应,具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的装备特征从满足单一的普通作业需求,向满足文明作业、环境保护、质量监管、城市容貌等作业和管理需求方向发展。1.3设计内容(3)(4)栏板(5)
图1.1
第2章 后栏板起重汽车方案设计与分析
2.1后栏板起重运输汽车的结构与分类
栏板起重运输车采用汽车车厢的栏板或附加起重栏板为起重装置,并利用车身的动力源,驱动栏板进行升降以装卸货物。
后栏板起重运输汽车按栏板起重装置的动力源分可分为发动机式和蓄电池式。前者通过取力器,利用汽车发动机的动力驱动栏板起重装置工作;后者则依靠车载蓄电池向栏板起重装置提供动力。按起重栏板的功用分可分为起重式。前者的起重栏板是经加固的车厢栏板,因此它具有双重功能。后者的起重栏板仅作为起重装置用,不起车厢栏板的作用,它用于厢式汽车的后栏板起重装置,如图2.1所示。
单缸对中式栏板起重装置的结构如图2.2所示。
1—取力器;2—齿轮液压泵;3—液压油箱;4—滤清器;
5—液压控制箱;6—液压缸;7—升降机构;8—起重栏板
图2.2 一种栏板起重装置结构
栏板起重运输汽车在进行装卸作业时,即栏板起重装置工作时,动力系统获得的动力带动齿轮液压泵工作,并向液压系统提供压力油,液压缸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活塞杆推动升降机构运动,最后起重栏板在升降机构的带动下相应运动,完成起重、举升、装卸货物的功能。
2.2后栏板起重汽车升降机构的分类与选型
在后栏板起重汽车改装设计中对升降机构的设计要求:
1.能上下平移,使起重栏板能完成翻转起闭和着地倾斜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