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精神科护士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江云 吕路 (江云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430033)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34-02
【摘要】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9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SCL-90中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总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常模(P<0.05,P<0.01)。结论 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针对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精神科 护士 心理状况
精神科有着不同于普通综合医院的特殊环境,特殊的服务对象,使得精神科护士承受繁重的体力和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笔者2012年8~12月对武汉市三所精神卫生中心或综合医院的精神科共20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心理需求现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3所医院(精神专科医院1所,综合医院精神科2所)中随机抽取209名。共发放问卷209份,回收有效问卷209份,有效率100%。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情况调查表:为自设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年限等。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9大因子90个项目,各项目采用5级评分,从无到严重分别为0~4分。评分越高,症状越重[1]。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建立数据库,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本组一般情况:本组209名精神科护士中女性153名,男性56名。年龄19~55(29.0plusmn;6.5)岁,工作年限1~33(6.1plusmn;5.2)年。职称:护士112名,护师78名,主管护师19名。学历:本科53名,大专112名,中专44名。轮班168名,不论班41名。
2.2 精神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士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表1显示本研究中的精神科护士SCL-90评分中强迫、焦虑、恐怖因子均分及阳性项目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lt;0.05,Plt;0.01),提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群,特别是强迫、焦虑和恐惧更加突出。分析其原因可能有:①精神科患者的特殊性使护士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甚至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②精神病患者在病房内有冲动、外跑及消极行为,且具有不可预见性及突然性,护士在工作时要随时警惕这些突发事件,长时间处于紧张状况,较易出现恐惧症状。③精神病房有其与普通病房不同的地方,患者有外跑的可能,所以护士有反复清点患者在院数量,检查病房门有否关好等行为,长时间如此可能产生一些强迫症状。
精神科护士认为精神压力主要来自于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无端指责,有些患者家属对疾病认识不足,加之长年受病人异常行为影响或经济负担过重而易怒,容易出现过激行为,而患者因为病情的关系不配合治疗,出言不逊,动作野蛮,甚至把愤怒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这些都会有意无意的给护士施加压力。另外护士在医院中的地位较低,但医院对护士工作要求过高,护士的付出得不到充分的肯定和补偿,再加上进修深造,职称聘用,福利待遇等问题的不合理,易使护士产生失落感,工作热情下降,产生自卑、悲观、失望等情绪。目前大多数医院护士严重缺编,而精神科护士的情况更为明显,致精神科护士长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2],特别是中夜班护士,既要独立完成繁重的护理工作,又担心患者出现意外,心理高度紧张,身体极度疲乏。精神科护士长年处于精神病患者及家属的责怪、投诉及批评声中,但又得不到医院管理层的理解,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社会的赞扬。
据报导,护士的总体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约1/3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护士的主要心理问题有: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强迫、恐惧、对于特殊科室的护理人员以上问题更为普遍[3-6]。这给医院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必须正视这个问题,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压力,使护理队伍能健康成长。
3.2 建议 ①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增加护理人员配备比例,实行弹性化和科学化的排班制度,小循环夜班比周夜班有利于缓解护士的身心疲劳,可采取短期白、夜、中班的轮班方式[7]。②改善护士待遇,建立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体现按劳取酬和奖勤罚懒原则,适当增加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