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基础护理学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_精品.ppt

发布:2018-04-02约1.16万字共9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8-* 测量血压的方法 (8)整理血压计:测量完毕,驱除袖带内余气,整理袖带防会盒内适当位置,将血压计向右倾斜45度角时关闭水银槽开关,以防止水银倒流,关闭血压计盒盖。 (9)安置病人,整理床单位。 (10)记录:记录方法:收缩压/舒张压。读血压数值时,应先读收缩压,后读舒张压。 8-* 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检查血压计,符合要求方可使用。如水银不足,可使血压偏低。 (2)需要密切观察血压的病人,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间、定部位、定体位、定血压计,以确定所测血压的准确性及可比性。 (3)测血压时,血压计“0”点应与心脏、肱动脉在同一水平位上。坐位时肱动脉平第四肋软骨,仰卧位时肱动脉平液中线水平。 8-* 注意事项 (4)排除袖带因素干扰:1.根据所测部位选择合适的袖带,袖带过宽时测得的血压值偏低,袖带过窄时测得的血压值偏高;2.所缠袖带应松紧合适,过紧使血管在袖带未充气前已受压,测得的血压值偏低;过松则使袖带呈气球状,导致有效测量面积变窄,测得的血压值偏高。 8-* 注意事项 (5)打气不可过猛、过高,以免水银溢出,影响测量结果及病人舒适度。水银柱出现气泡,应及时调节、检修。 (6)当发现血压异常或听不清时,应重测血压。注意应先将袖带内的气体驱尽,使水银柱降至“0”点,稍待片刻,再进行测量。 (7)为偏瘫病人测血压,应选择键侧,因患侧血液循环障碍,不能真实地反映血压的动态变化。 * 图8-1常见热型 * 图8-1常见热型 * 图8-1常见热型 * 图8-1常见热型 * 图8-9脉率的正常范围与平均脉率 * 图8-10常用诊脉部位 8-*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2.正常呼吸的观察及生理变化 (1)正常呼吸的观察:在安静的状态下,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6—20次/分,正常呼吸表现为节律规则,均匀无声,不费力。 8-*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2)生理性变化:正常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可因年龄、性别、运动、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一般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老年人梢慢,同年龄女性较男性呼吸频率梢快;劳动和情绪激动时呼吸增快;休息睡眠时呼吸频率减慢。另外,呼吸的频率和深浅度还可受意识控制。 8-* 异常呼吸 (二)异常呼吸 (1)频率异常 1)呼吸增快;在安静状态下,成人呼吸频率超过24次/分,称呼吸增快或气促。常见于高热、缺氧等病人。因血液只二氧化碳积聚,血氧不足,可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每分钟呼吸增加约4次。 8-* 异常呼吸 2)呼吸缓慢:在安静状态下,成人呼吸频率少于12次/分,称呼吸缓慢。常见于呼吸中枢受仰制的疾病,如颅内压增高、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病人。 8-* 异常呼吸 1)潮式呼吸 ;又称陈-施呼吸,是一种周期性的呼吸异常。特点表现为开始呼吸浅慢,以后逐渐加深加快,达高潮后,又逐渐变浅变慢,然后呼吸暂停5-30秒后,再重复出现以上的呼吸,如此周而复始:其呼吸形态呈潮水涨落样,故称潮式呼吸。 8-* 异常呼吸 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炎、颅内压增高、酸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等病人。发生机制:当呼吸中枢兴奋性减弱和高度缺氧时,呼吸减弱至暂停,血中二氧化碳增高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劲动脉体和主动脉弓的化学感受器反身性地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恢复。随着呼吸的由弱到强,二氧化碳不断排出,使其分压降低,呼吸中枢又失去有效的刺激,呼吸再次减弱至暂停,从而形成了周期性呼吸。 8-* 异常呼吸 2)间断呼吸:又称毕奥呼吸。表现为呼吸和呼吸暂停现象交替出现。特点为有规律地呼吸几次后,突然暂停呼吸,间隔时间短不同,随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出现。发生机制:同潮式呼吸,是呼吸中枢兴奋性显著降低的表现,但比潮式呼吸更为严重,预后不良,多在呼吸停止前出现。常见于颅内病变、呼吸中枢衰竭等病人。 8-* 异常呼吸 (3)深浅度异常 1)深度呼吸;又称库斯莫呼吸,是一种深而规则的大呼吸。见于糖尿病等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病人。 2)浮浅性呼吸:是一种浅表而不规则的呼吸,有时呈叹息样。见于濒死病人。 8-* 异常呼吸 (4)声音异常 1)蝉鸣样呼吸:吸气时有一种高音调的音响,声音拟蝉鸣,称为蝉鸣样呼吸。发生机制;多由于声带附近阻塞,使空气进入发生困难所致。常见于喉头水肿、痉挛或喉头异物等病人。 8-* 异常呼吸 2)鼾声呼吸:是指呼气时发出粗糙鼾声的呼吸。发生机制:由于气管或支气管有较多的分泌物蓄积。多见于深昏迷病人。 8-* 异常呼吸 (5)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的病人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出现用力呼吸、张口耸肩、鼻翼煽动、发绀,辅助呼吸肌也参于呼吸运动,在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上出现异常改变。 8-* 异常呼吸 1)吸气性呼吸困难:病人吸气费力,吸气时间显著长于呼气时间,辅助呼吸肌收缩增强,出现明显三凹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