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铁路特大桥挖孔桩专项方案(施工及安全).doc

发布:2016-04-09约7.62千字共3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原则 1 三、工期安排及资源配置 2 四、施工工艺 4 五、质量控制措施 16 六、安全保证措施 18 七、安全控制重点及应对措施 20 八、爆破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23 九、人工挖孔桩爆破安全方案 24 十、应急预案 26 十一、环境保护措施 27 赤城白河特大桥 人工挖孔桩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概述 白河特大桥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样田乡,跨越白河及112国道,起点里程改DK97+141.94,终点里程改DK98+778.00,桥中心桩号DK97+961.22,桥全长1636m。桩基共512根,直径1.5米,针对该桥桩基变更文件的要求,赤城白河特大桥部分墩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 1.2.工程地质 桥址范围内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粉土、砾砂和细圆砾土中更新统冲击粉质粘土,细砂,砾砂:稍湿,稍密,I级松土,б=300kPa;花岗岩:全风化层,岩心呈砂土状,IV级软石,б=350kPa;强风化层,岩芯呈短柱状及柱状,IV级软石,б=450kPa;完整基岩,IV级次坚石,б=600kPa。 桥址处的地震动峰值为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采用0.35s。本工点所在区域土壤最大季节冻土深度1.16m。 桥址区为山间白河冲洪积平原,地形平缓开阔,两端桥台处为山坡,地形起伏,河道内多为耕地。 桩基开挖地区土质多为新黄土、凝灰质砂岩、粗圆砾土、细圆砾土,地下水不发育,基本靠大气补给。 1.3.工程水文气象特征 该地段属中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冰冻期长,昼夜温差变化较大,春、秋多风,夏季短促而炎热,冬季漫长且严寒为主要特点。 二、编制依据、原则 2.1.编制范围 赤城白河特大桥部分超过16m深的人工挖孔桩。 2.2.编制依据 1、赤城白河特大桥变更文件; 2、赤城白河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国家、有关省区现行的法律、法规;国家、有关省区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验收规范、强制性标准、规则: 《客货共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 TZ 203-2008 《铁路桥涵施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15-2003 《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3-200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JGJ 59-2011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0-2010 2.3.编制原则 1、合理配置资源,满足工程需要的原则。以优质、高效、快速施工为目的,进行机械设备配套,合理配置施工队伍、组织工程材料供应; 2、突出重点,统筹安排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组织连续均衡施工,做好工序衔接,确保按期和提前完成工程建设; 3、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先进可靠的安全预防措施,确保施工生产和人身安全; 4、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的《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确保工程质量达到全线整体创优规划要求; 5、保护环境,文明施工的原则。树立环保意识,严格按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组织施工,保护好周围生态环境,做到文明施工。 三、工期安排及资源配置 3.1.工期安排 根据施工安排和施工计划,白河特大桥桩基施工总体计划在2012年3月1日开始施工,到2012年6月30日完成,总工期4个月。 3.2.人员 作业人员实行平行流水或交叉作业。 人员配置表 序号 部门、工区 作业工区名称 人数 备注 1 管理人员 6 负责施工的统筹、组织、控制 2 后勤服务人员 4 负责施工的后勤物资储备 3 桥梁工区 桩基作业队 50 桥梁桩基施工 合计 60 3.3.材料 1、工程主体材料如钢筋、水泥、碎石、砂、外加剂等按照入围厂家名单采购运送至工地现场。 2、工程原材料质量均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同时材料供应能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3、火工品与赤城民爆公司签定协议,由民爆公司物资输送车运送炸药至各个工点。 到场主要材料详见下表,其他材料根据施工进度要求及时供应。 进场主要材料表 序号 材料名称 单位 备注 1 425水泥 T 用于护壁砼、桩身砼 2 Ⅱ级钢筋 T 用于桩身钢筋笼 3 中粗砂 M3 用于护壁砼、桩身砼 4 碎石 M3 用于护壁砼、桩身砼 3.4.机械 根据工程具体工期及工程量,配备足够的机械设备并随时调整,以确保工程任务目标顺利实现。 机械设备仪器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型号功能 备注 1 发电机 台 1 300KVA 良好 2 变压器 台 3 500KVA 良好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