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1段文言文(李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赵悼襄王十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宠 破燕军,杀剧辛.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封李牧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市租皆输入莫府 市:买B.王必用臣 必:如果一定C.出站,数不利,失亡多 数:运气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渐渐地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B.①后三月,王翦因急攻赵.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C.①臣如前,乃敢奉令.②今君乃亡赵走燕.D.①以便宜置吏.②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13.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A.凶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烽火:代指战争B.边不得田畜. 田畜:指土地,牛羊等.C.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强起:迫使上任.D.凶奴即入盗. 入盗:进入边境偷东西.14.以下内容编为4组,都属于李牧诈敌手段的一组是日击数牛飨士凶奴每入,辄入收保,不敢战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大纵畜牧,人民满野以数千人委之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⑥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牧守边时很有长远打算,注意提高士卒的生活待遇,同时又督促他们勤练兵加强对匈奴的防范.所以,匈奴虽多次骚扰边境,但一直占不到便宜.B.守边士卒们经常得到许多赏赐,但这些赏赐却没有什么用处,所以都愿意打仗,希望大量缴获敌人的财物.这是李牧激励士卒斗志的一项措施.C.李牧虽深知兵法,治军有方,措施得利,但并没有人解他,上至赵王,下至士卒,外到匈奴都认为他一个胆小怕事的人.D.李牧不愧为优秀将领,他大破匈奴,巩固边防;北攻燕国,南拒韩,魏;并连续打破秦军的时攻,但却死在自己人的刀下.赵国也因自毁长城而导致国力衰微,最后亡国.第Ⅱ卷(共105分)四.(15分)16.把下段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①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王曰:已之.②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①译文: .(3分)②译文
三,(15分,每小题3分)11.B.A项,市:交易场所,集市.C项,数(shuò):屡次.D项,微:暗中,偷偷地.12.D项.(D中均为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根据.)A中①是动词,②是介词,表目的,为了.B中①表承接关系,②表因果关系.C中均作副词,①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可译为才,②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13.C项.烽火:指用于报警的烟火.田畜:指耕田,放牧.D.入盗:指进入边境抢掠.14.B项.①项是提高士卒待遇;③是加强防卫措施;⑥说明李牧有主见,想坚持自己原来的做法.15.B项.意思是将士们无功受赏,心中不安,想用打仗立功来作为回报.不用即无用武的机会.四,(15分)16.(5分)①……等到他回到家里,他的妻子儿女却在受冻挨饿,那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跟他绝交.要点:比:等到,及.(1分)冻馁:受冻挨饿.(1分)弃之:和他绝交.②问:假使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