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创新设计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二 中外近代文明的演进 第8讲.doc.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8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甲午
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
课时冲关练 (八)
(时间:45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5 分,共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某谈判大臣接到一列强照会后,当日致电总理衙门
称:“说帖大意,于让地一节,言奉天南边割地太广,日后万难相安。赔费一节,言中
国财力短绌,万办不到,非大加删减不可……”虽然如此,清政府还是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从“奉天南边割地太广”,可知是割让辽东半岛。《南京条约》主要是割香港岛,
故A 项错误;《北京条约》割九龙,故B 项错误;《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给日本,故
C 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故D 项错误。
答案 C
2.(2015·江苏南通、扬州、淮安、泰州调研)右图为刊登在 《巴黎人》杂
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法国侵略近代中
国的历史。法国的此次侵略( )
A.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
C.将战火从山东扩大到了华北地区
D.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
解析 近代法国侵略中国,并且“向北京进军”,只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但 “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的后果,故A 项错误;“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
资设厂”,是 《马关条约》的内容,故B 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是从天津
向北京进犯,故C 项错误;《辛丑条约》规定“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
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使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
制之下,故D 项正确。
答案 D
3.(2015·江苏无锡期中)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
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材料中所说的后
一种 “爱国主义”的典型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清末新政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 据材料“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反映了用“中世纪”落后的方式进行爱国,这
一爱国行为与近代化相反,太平天国运动是更侧重于农民阶级反封建压迫的斗争,与“爱
国主义”关系不大,故A 项错误;清末新政是清政府面对压力而进行的自我改革运动,
与“爱国主义”关系无关,故B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在中国近代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故C 项正确;辛亥革命与“中世纪”无关,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4.(2015·江苏扬州期中)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实行总统制;为
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颁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从增
进宪政意识看这种做法( )
A.与时俱进,民国政体不断完善
B.权力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C.防患专制,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因人设法,违背法律精神
解析 宪政又称立宪主义,是一种主张国家权力来自并被一部基本法律约束、规定公民
权利的学说或理念,A、B、C 三项表述与宪政意识没有关系,故A、B、C 项错误;民
国初年的约法颁布、体制调整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际上违背了法律精神,故D
项正确。
答案 D
5.(2015·江苏无锡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 《全球通史》评价:“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
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
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
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
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