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三原色三间色.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课 三原色 三间色 二次备课 教后反思:
第2课 好朋友 二次备课
第3课神奇的瓦楞纸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无论哪个种族的人都是人类大家庭的成员
2、了解不同种族人的相貌特征,服装打扮及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欣赏图片和大家讨论,了解不同人种的特征
2、抓住外形特征,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人种教学
教学准备:
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各种族人物图片、了解不同人种的风俗习惯,彩笔。
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师出示奥运会的五环标志:这是什么标志?你知道它的含义吗?
2.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人种的特征,可以从相貌、服装等处进行分析
(地球上有50亿人口,除了黄种人外,还有白种人、黑种人及其它有色人种)
你知道各种族的差异是怎样产生的吗?
答案:由于地面上各处自然环境不同,在温度、雨量、阳光等存在差异,又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本身体形的发展,就分化出了现在世界上不同的人种。如黑色素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可以保护皮下的血管、神经和肌肉免受紫外线的袭击。所以长期居住在赤道附近的人种变成了黑种人,他们的头发卷曲、覆盖头部,有隔热作用。而长期居住在高纬寒冷地区的人群,鼻子狭窄,使冷空气较慢进入气管和肺部。他们体形比热带地区要粗壮,肤色也较浅。这些特征代代相传,以至人类在地面上分衍成明显体质差异的种族。
3.游戏:你知道吗?
师来表演不同的“问好”形式?
请学生有肢体语言来表示不同人种的风俗,其它同学猜一猜
以小组为单位,用一个动作来表示你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同学们自己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介绍我了解的种族。
着重介绍其三大特征:
相貌特征、服装打扮、风俗习惯
创造与表现
师生共同欣赏各族人的图片,认一认是哪个种族,哪个国家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推荐图片:《地球上的小人》
学生以“各种族朋友”为题,画人物肖像
教师示范,并强调注意点:
抓住特征、概括特征、夸张特征(注重细节)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大胆表现。
老师提示:
用简练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
表现时抓住人物的外形及服饰特点。
三、反思与评价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交流,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如果……,那就更好了。”
2.课后学生可以举办一个各种族的服装秀。
1.纸张比较(宣纸、卡纸、餐巾纸、瓦楞纸等)。
1)直观对比;
2)感觉、触摸对比(重点感觉瓦楞纸)。
2.研究表述。
1)讲述各类纸张对比结果。
2)瓦楞纸的特点及功能;
3)可以再次加工的方法:撕、剪、贴等。
3.欣赏范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画的表现方式及形式美感。
4.尝试制作。
试着用撕、剪、贴等方法做一幅简单的画。
第二课时
分小组合作
1.展示作品。
自评、互评上节课的作业。
2.欣赏范例(受机广告画、立体模型等)。
通过欣赏,拓展思维。
3.分小组构思创作草图。
要求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有所提升。
4.动手创作。
1)表现内容要丰富,多样;
2)用弯、折、卷等方法更增强立体感;
3)粘贴形式根据纹理色彩。灵活地粘贴。
5.共享活动。
学生互评,教师总结。
1.纸张比较(宣纸、卡纸、餐巾纸、瓦楞纸等)。
1)直观对比;
2)感觉、触摸对比(重点感觉瓦楞纸)。
2.研究表述。
1)讲述各类纸张对比结果。
2)瓦楞纸的特点及功能;
3)可以再次加工的方法:撕、剪、贴等。
3.欣赏范作。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画的表现方式及形式美感。
4.尝试制作。
试着用撕、剪、贴等方法做一幅简单的画。
教后反思: 【教学目标】:
1、 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充分感受动物的可爱,激发学生喜欢动物的情感,愿意和动物交朋友。
2、初步了解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征,并用绘画、剪纸、泥塑等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把它表现出来。
4、学习与动物相处的方法,能够善待、保护动物,增强学生对人类社会的关爱。
【教学重点】: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在创作时要表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准备】:录像资料、动物图片、欣赏作品、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播放动物视频,初步了解动物
2.猜谜游戏
师:同学们认识不少动物,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几条谜语,看看谁能很快猜出来。
(1)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
(2)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 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3)任劳又任怨,田里活猛干,生产万顿粮,只把草当饭。
学生回答:青蛙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