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呼吸系统疾病总论.ppt

发布:2018-05-10约2.85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咯血 咯血是指声门以下部位出血,经气管咳出的血。需与“呕血”及上呼吸道出血鉴别。应注意咯血量,可为痰带血到整口鲜红血。 * 4、呼吸困难 需注意其出现的快、慢及性质。 5、胸痛 肺和脏层胸膜对痛觉不敏感,只有当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方发生胸痛。也要注意排除非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胸痛。 * (三)体征: 可因病变性质、部位、范围不同而异。 病变范围小、深在者体征不明显或无;如病变范围大、表浅可出现肺实变等体征。 呼吸系统疾病尚可有肺外表现:杆状指、肺性骨关节病、异位内分泌症状群等。 *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应据病变情况不同选择应用以下有关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痰细菌学和细胞学检查 抗原皮试:哮喘、结核 胸液检查(性质、病因); * 2、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照片 CT MRI 支气管造影 肺血管造影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 超声显像检查 诊断性人工气胸或气腹术 * 3、纤支镜检查: 了解病变性质、范围;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诊断及治疗应用 4、活体组织检查: 肺活检、淋巴结活检、胸膜活检、经胸壁穿刺肺活捡。 5、肺功能检查: 了解呼吸病损害功能的性质及程度,结合动脉血气分析检查,对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损害有全面了解。对判断病情,决定手术适应症及劳动力鉴定有帮助。 * 气管镜 *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 1.抗菌药物治疗。 2.糖波质激素的应用,解痉及祛痰药物应用。 3.呼吸机的应用。 4.呼吸道的湿化及雾化疗法。 5.其他疗法: 介入肺脏病学技术:激光治疗呼吸道肿瘤,支气管支架置放,内科胸腔镜等 肺灌洗治疗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等 胸膜粘连固定术 * 五、呼吸系统疾病防治展望 加强预防措施:戒烟、控制空气感染。 诊断技术进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型抗菌药物研制,临床治疗先进方法的应用等为呼吸病的诊治开拓了新前景。 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上升,早期诊断仍需努力。 慢阻肺(COPD)、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仍有困难。 肺结核病的防治仍不能放松 肺部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院内感染,某些条件致病菌感染增多。 呼吸重症监护医学有待发展。 * * * * * 呼吸系统疾病总论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李继鹏 * 一、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2006年全国城市和农村前十位疾病死因调查显示,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中占第四位,在农村则占第三位,居我国人口死亡病因的第一位。 * 1、由于吸烟、大气污染、工业经济发展导致的理化因子、生物因子吸入以及人口年龄老化等因素,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哮喘、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 2、肺结核的发病率近年又有增高趋势。 3、肺血栓栓塞已经构成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4、肺部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及免疫低下性肺部感染等疾病如艾滋病发病率日渐增多。 *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一)呼吸系统的特点: 1、呼吸系统与外界相通,外界的有机或无机粉尘、各种微生物、蛋白变应原、有害气体等都可以吸入肺部引起发病。 * 2、肺为低压、低阻、高容量的器官,呼吸面积大,储备代偿能力强,可收纳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气体交换。 3、肺与全身其他器官有淋巴、血循沟通,其他部位的感染灶、血栓、癌栓、可通过淋巴血循到肺部。如转移性肺癌、继发性肺脓肿、肺栓塞。肺部的病变也可向全身播散,如肺癌可转移到骨、肝、脑等。 * 4、肺和心脏有血液动力学的联系,肺部的病变可影响心脏,心脏的病变也可影响到肺部,如急性左心衰。 5、其他器官的疾病可出现肺部表现,如SLE、结节病、类风关以及白血病等均可累及到肺。 * (二)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 1、从鼻腔到环状软骨为上呼吸道、环状软骨以下包括气道为下呼吸等。 传导性气道从气道0级-19级,不进行气体交换,只传导气体。 20级开始为膜性气道,可进行气体交换。 肺小叶的开口相当于23级终末细支气管。 * 支气管分支示意图 * 2、肺有两组血管供应 肺循环动静脉为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 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为气道和脏层胸膜的营养血管。 * (三)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1、对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主要在上呼吸道完成,如鼻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使吸入的空气加温,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2、颗粒物质的清除:吸入呼吸道的小颗粒物质,由鼻毛过滤,并可通过粘液-纤毛运载系统排出体外。 * 3、粘液-纤毛运载系统:粘液可吸附有害物质,通过咳嗽、打喷嚏排出体外起保护作用,纤毛的向上运动可排除有害物质。 4、反射性保护作用:可通过咳嗽、打喷嚏清除异物。 * 5、细胞吞噬:肺泡巨噬细胞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