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课题40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ppt
二、国际联盟给以后国际社会带来的经验教训1.经验:(1)国际联盟的成立,顺应了和平与全球化潮流,在当时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加强国际合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国际联盟为后来联合国的成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3)国际联盟倡导的和平外交及裁军原则等,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新发展。2.教训:(1)国际联盟没有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没有有效制止战争和侵略。(2)国际联盟没有坚持各成员平等的原则,最终成为大国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名家评史】材料“中国的孔子有如西方的耶稣,中国不能失去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解读:1919年1月28日,巴黎和会上,顾维钧受命于危难,他用缜密细致的雄辩,说明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做的成功演说。【拓展延伸】“委任统治”制度(1)含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战前(甲)奥斯曼帝国(土耳其)所属近东部分地区、(乙)德国所属非洲殖民地、(丙)德国所属西南非和太平洋诸岛,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2)观点:①威尔逊。“十四点和平原则”指出,关于对德国非洲殖民地的瓜分,“胜利者不允许成为它们所占领的德国殖民地的完全占领者”;而是由《凡尔赛条约》的产物——国际联盟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委托给协约国进行统治。②国际联盟。“委任统治地人民的幸福和发展,是文明世界的神圣责任”,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是“把委任统治地人民的监护工作委托给发达国家”。③列宁。“所谓分配殖民地委任统治权,就是分配被委托者盗窃和抢劫的权利,分配地球上一小撮人对大多数人进行剥削的权利。”把脉高考·命题前瞻【已考真题】角度一从唯物史观的维度,对“凡尔赛体系”的相关重要史实进行评价1.(2020·全国Ⅰ卷·T46)(15分)材料巴黎和会上,瓜分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时,法国坚持要占有包括黎巴嫩、巴勒斯坦、摩苏尔在内的大叙利亚。英国反对,认为大叙利亚的面积过大。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计划,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接受委任统治的国家也就是接受了为“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的“文明之神圣任务”。——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法发生的争执及其实质。(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英法争执,评价威尔逊的委任统治主张。(8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即使法国放弃对巴勒斯坦和摩苏尔的要求后,英国仍不同意大叙利亚计划”得出法国提出大叙利亚计划,遭到英国反对;据材料“逼得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这样一来‘留给劳合?乔治选择的只有枪或剑了’”得出法国不惜以武力威胁。第二问,根据材料“巴黎和会上”及所学知识,通过巴黎和会的性质分析得出争执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第(2)题,据材料“关于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的殖民地和土耳其的中东阿拉伯领地,各主要国家接受了美国总统威尔逊倡议的‘十四点原则’中的委任统治主张”及巴黎和会后成立了国联得出被纳入国联盟约,暂时解决了英法争执;根据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的影响分析得出没有根本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根据所学知识,从巴黎和会的背景分析得出暴露了美国意图领导世界的野心;据材料“即实行委任统治是因为‘其居民尚不能自立’”得出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答案:(1)争执:法国提出大叙利亚计划,遭到英国反对;法国不惜以武力威胁。实质: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2)被纳入国联盟约,暂时解决了英法争执;没有根本解决列强之间矛盾;暴露了美国意图领导世界的野心;并未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角度二从史料实证的层面,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反战活动2.(2016·全国Ⅱ卷·T47)(15分)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