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课程设计核心素养及教学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每个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完整和深刻理解每个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和外延 从若干维度上简明扼要概括其主要表现 概括要完整,表述尽量明确具体 语文 阅读与鉴赏 5.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描述 根据学生在学科素养上质性变化来确定各水平具体内容 不同水平是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不是部分到整体的关系 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与描述 建议各学科素养水平划分为3 — 5个等级 (二)核心素养发展与单元结构优化 ——个性化教学综合改革行动研究 1.世界各国建立核心素养模型参照表(OECD) 代表性组织、 国家、地区 人与工具 人与自己 人与社会 经合组织 互动地使用语言、符号和文本;互动地使用知识和信息;互动地使用技术 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团队合作;管理与解决冲突 在复杂的大环境中行动;形成并执行个人计划或生活规划;保护及维护权利、利益、限制与需求 欧盟 母语交流;外语交流;数学素养;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 主动与创新意识;学会学习 社交和公民素养;文化意识与表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学会求知 学会发展;学会改变 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国际文凭组织 知识技能 思维能力;身心全面发展;敢于冒险;反思能力;探究能力 交流能力;富有同情心;心胸开阔;有原则性 美国 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技术素养 创造力与创新能力;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主动性与自我导向 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灵活性与适应性;社会与跨文化技能;生产力与社会义务;领导与责任心 英国 运用数学;信息通讯 改进学习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沟通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台湾地区 沟通、表达和分享;欣赏、表现、审美及创新;运用科技及资讯 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主动探索和研究;独立思考与问题解决;规划、组织与执行、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 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文化学习与国际理解 2.国际核心素养内容特点与遴选方式 核心素养的提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核心素养指标的选取存在共同的国际化趋势 (2)反映了社会经济与科技信息发展的最新要求 (3)核心素养的选取涉及到能力、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跨学科的方面,同时也兼顾教育阶段的课程,包括学科指向的核心素养。 (4)不仅重视国际教育的接轨,也重视本国的历史文化特色。 3.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遴选原则 1.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并且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 2.核心素养是对于每一个个体和整体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 3.核心素养遴选应与时代接轨,同时注意我国教育文化背景。 4.我国建立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建议 (1).注重一贯性、发展性与时代性 从人成长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从终生发展的视角,深入揭示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特点及内在机制,为未来公民核心素养的最终养成奠定基础。 (2)需要广泛征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 既要征求教育界内部的需求,也要征求家长、教师、学生以有不同行业人员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见与看法,达成共识。 (3)处理好核心素养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处理好核心素养与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的关系,从课程设计入手,结合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内涵及各种规划,深入细致地研发核心素养的具体落实办法。核心素养与整体课程设计的一体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协同创新,自主研发。重视家庭教育,把社会学习、终生学习等理念及教育机制也纳入其中,共同配合学校教育达成良好的结果。 (4)完善核心素养测量与评价体系,推进其服务教育评价领域 5.学科核心素养(三维结构) 态度 能力 知识技能 三年级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框架 三维 目标 学科具体目标 人与工具 (文化修养) 人与自己 (自主发展) 人与社会 (社会参与)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识字写字 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积极主动的态度 互相尊重与关怀 积极参与小组交流 说、听(交际) 主动对话的态度 习作 恰当表达的态度 阅读 广泛读书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 思考、判断、表达 自主学习能力 问题解决与创新 沟通交流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知识 技能 识字与写字 说、听(交际) 能够有条理地说 注意中心点的倾听 习作 能够在写文章时斟酌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阅读 能够掌握文章的中心内容、思考段落间的相互关系 (三)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单元结构 1.优化单元结构的意义 教材单元是每个学科教材构成的基本单位,它体现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 以优化教材单元作为突破口或着力点,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一是优化教材单元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