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SPL)系统布置设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4)量化物流强度等级和非物流的密切程度等级。 此比值和两个相关图,将相关图中各密切程度等级予以量化。A=4, E=3, I=2, 0=1, U=0, X=-1 (5)计算量化的所有作业单位之间综合相互关系。 以下公式计算两作业单位i和j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Crij, CRij =mMRij+nNRij 其中MRij和NRij分别是物流相互关系等级和非物流相互关系等级。 综合相互关系等级与划分比例 (6)综合相互关系等级划分 (7)经过调整,建立综合相互关系表。 1.加权值选取.m:n=1:1 2.综合相互关系计算.根据各作业单位对之间物流与非物流关系等级高低进行量化及加权求和,求出综合相互关系. 以叉车为例说明 序号 作业单位对 关系密切程度 综合相互关系 物流关系加权值1 非物流关系加权值1 等级 分数 等级 分数 分数 等级 1 1~2 U 0 E 3 3 I 2 1~3 U 0 E 3 3 I 3 1~4 I 2 I 2 4 E 4 1~5 E 3 I 2 5 E 5 1~6 E 3 I 2 5 E 任何一级物流相互关系等级与X级非物流相互关系等级合并时都不应超过O级. 对于一些绝对不能靠近的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可定为XX级。 3.划分关系密级 在上表中,综合关系分值范围为-1~8,统计各分值段作业单位对的比例。 总分 关系密级 作业单位对数 百分比% 7~8 A 3 3.3 4~6 E 9 9.9 2~3 I 18 19.8 1 O 8 8.8 0 U 46 50.5 -1 X 7 7.7 合计 91 100 4.建立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 4.7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在SLP中,工厂总平面布置并不直接去考虑各作业单位的建筑物占地面积及其外形几何形状,而是从各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出发,安排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密级高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近,关系密级低的作业单位之间距离远,由此形成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综合接近程度: 某一作业单位综合接近程度等于该作业单位与其他所有序号作业单位之间量化后的关系密级的总和。 这个值的高低,反映了该作业单位在布置图上是应该处于中心位置还是应该处于边缘位置。 综合接近程度高的作业单位与其他作业单位相互关系总体上是比较密切的,即与大多数作业单位都比较接近 。该作业单位在布置图上是应该处于中心位置。 具体做法:把作业单位综合相互关系图,变换成右上三角矩阵与左下三角矩阵表格对称的方阵表格。然后量化关系密级,并按行或列累加关系密级分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I I E E E U U I U U U U I 2 I I U X X U U U E O U X I 3 I I U U U I E U U U U U I 4 E U U A O E I I U O U I U 5 E X U A U U U E X U U X U 6 E X U O U U U U U U U X U 7 U U I E U U E U U I U I O 8 U U E I U U E I E A U I I 9 I U U I E U E I U U U O U 10 U E U U X I A E U U U X U 11 U O U O U U I A U U A O U 12 U U U U U U U U U U A O I 13 U X U I X X I I O X O O I 14 I I I U U O O I U U U I I 17 7 11 18 7 3 13 21 10 4 13 7 7 14 作业单位代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综合接近程度 17 7 11 18 7 3 13 21 10 4 13 7 7 14 排序 3 12 7 2 11 14 5 1 8 13 6 10 9 4 成型或处理加工区 装配区 与运输有关的作业区域 储存作业区域 停放或暂寸区域 检验、测试区域 服务及辅助作业区域 办公室或规划面积 A 4 E I O U X XX 3 2 1 0 -1 -2,-4,-6,-8 标准件 3 0.02 0.01 原材料 1 0. 50 0.1 5 4 7 0. 20 废料 0. 2 0. 3 ( 0. 3) 0. 3 0. 31 原材料 1 0.2 9 5 废料 0.1 0.15 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