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2024--2025学年冀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x
课题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版本
冀少版七下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新课标要求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及成因,掌握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科学方法,理解健康生活方式对心脏和血管的重要性,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急救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列举常见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及其危害。
分析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
阐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具体措施及突发情况的急救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模拟急救操作,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3.情感目标
树立健康生活观念,增强对生命的敬畏感。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心血管疾病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难点:急救措施的实际操作与健康生活方式的长期践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源:心血管疾病统计数据图、急救操作视频。
教具:急救模拟包(绷带、假人模型)、健康饮食卡片。
学案:心血管疾病案例分析表、健康计划模板。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
“同学们,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致死疾病。在中国,每10秒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你们知道哪些行为会伤害心脏和血管吗?”
(PPT展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柱状图,学生低声讨论。)
学生A:
“吸烟、吃油腻食物!”
教师追问:
“没错!但具体有哪些疾病?如何预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保护心脏和血管,守护生命‘发动机’!”
播放视频:
(短片展示一名青少年因长期熬夜、高脂饮食突发心脏病的案例,学生专注观看。)
教师总结: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引发严重疾病。接下来,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急救演练,掌握保护心血管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探究:心血管疾病的种类与成因(15分钟)
教师活动:
“请阅读学案中的案例:一位45岁男性,长期吸烟、缺乏运动,突发心绞痛送医。小组讨论:他可能患哪种心血管疾病?诱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B:
“可能是冠心病!诱因是吸烟和缺乏运动。”
教师深化: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导致的疾病。除吸烟外,高脂饮食、压力过大也是重要诱因。”
PPT展示:
常见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炎、脑血栓。
成因分类:
不可控因素:遗传、年龄。
可控因素:饮食、运动、情绪。
互动提问:
“为什么青少年也需要关注心血管健康?”
学生C:
“不良习惯从年轻时积累,可能导致成年后发病!”
教师总结:
“预防需从当下开始。接下来,我们将设计健康计划,对抗这些危险因素!”
二、实践操作:急救技能模拟(15分钟)
教师活动:
“假设有人突然晕倒,疑似心脏病发作,我们该如何急救?请观看示范视频!”
(播放急救视频:拨打120、保持患者呼吸通畅、进行心肺复苏。)
学生分组演练:
角色分配:1人扮演患者,2人实施急救。
操作要点:
检查呼吸,清除口腔异物。
双手交叠按压胸骨下半部,频率100-120次/分钟。
配合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2次吹气)。
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按压深度为5-6厘米!动作要标准!”
学生D:
“老师,如果患者恢复意识,还需要继续按压吗?”
教师解答:
“一旦恢复自主呼吸,立即停止按压,等待专业救援!”
三、健康计划设计(8分钟)
教师活动:
“请结合自身生活习惯,设计一份‘护心计划’,包含饮食、运动、作息三方面。”
(发放健康计划模板,学生独立填写后小组分享。)
示例计划:
饮食:每周不超过1次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
运动:每天跳绳15分钟,周末打篮球。
作息:晚上10点前睡觉,不熬夜玩手机。
学生E分享:
“我的计划是戒掉碳酸饮料,每天晨跑!”
教师点评:
“目标具体可行,关键在于坚持!”
四、课堂小结与情感升华(2分钟)
教师活动:
“心脏和血管是生命的通道,保护它们需要科学知识和行动力。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医生!”
集体朗读:
“少油少盐多运动,心态平和睡眠足;紧急情况莫慌张,急救技能护生命!”
课堂小结
核心知识:心血管疾病种类、成因与预防措施。
技能提升:急救操作与健康计划设计能力。
情感升华:珍爱生命,践行健康生活。
作业布置
实践作业:家庭访谈,了解家人生活习惯,提出护心建议。
调研报告:查阅资料,总结“青少年心血管健康现状”,撰写300字报告。
板书设计
第三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疾病类型: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吸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
预防措施:
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膳食纤维
运动: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
急救:心肺复苏“黄金4分钟”
随堂检测
1.判断题:“青少年无需关注心血管健康,因为疾病只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2.选择题:心肺复苏的正确按压部位是()
A.腹部B.胸骨下半部C.头部D.手臂
3.情境分析:小明长期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