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第四课把握思维奥妙.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 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十三五”时期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的必要性。 答案: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研究和梳理发展的理念。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认真梳理发展理念和思路,能够进一步促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我们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在“十三五”时期,通过梳理发展理念,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发展理论体系,提高“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导航页 第四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梳理·精准讲练 易错剖析·矫正训练 时政热点·深度解读 考点梳理 核心考点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法1】 最常见的考法是以一些热点问题,如以我国为了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为载体,设置体现类、依据类、意义类、认识类等题型,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考生能够综合调动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有时还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角度进行综合考查。 考点突破·精准讲练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4.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5.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6.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核心突破 1.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 内容的客观性 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无论深刻的意识还是肤浅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形式的主观性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提醒 并不是有了人脑就可以产生意识。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全面把握物质决定意识 从时间上看 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从性质上看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统一于物质,意识依赖于物质 从地位上看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3.正确区分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区别 内涵 表现 联系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主动自觉的反映 能动的反映和能动的反作用 又叫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想”、“做”、“精神状态”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主观能动性,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命题探究 (2016·课标Ⅲ,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进入近代,随着人员交往、文化交流的增多,中国旧体诗出现了反映西方社会生活的内容,如“地冷宜亲火,楼高可摘星”反映伦敦的阴冷气候和城市风貌;“开函喜动色,分明是君容”反映照片给远方亲人带来的喜悦。从中国旧体诗内容的变化可以看出( ) ①意识内容的变化本质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变化 ②没有被反映者就不可能有任何意识的内容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