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土力学课件-第三章-土的渗透性.ppt

发布:2018-03-12约1.05万字共7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流网绘制实例(1) 2.流网绘制实例(2)  如图2-9为一带板桩的溢流坝,其流网可按如下步骤绘出:  1)首先将建筑物及土层剖面按一定的比例绘出,并根据渗流区的边界,确定边界线及边界等势线。 如图中的上游透水边界AB是一条等势线,其上各点水头高度均为h1,下游透水边界也是一等势线,其上各点水头高度均为h2。坝基的地下轮廊线B—1—2—3—4—5—6—7—8—C为一条流线,渗流区边界EF为另一条边界流线。 2.流网绘制实例(3)  2)根据流网特性,初步绘出流网形态。  可先按上下边界流线形态大致描绘几条流线,描绘时注意中间流线的形状由坝基轮廊线形状逐步变为不透水层面EF相接近。中间流线数量越多,流网越准确,但绘制与修改工作量也越大,中间流线的数量应视工程的重要性而定,一般中间流线可绘3~4条。流线绘好后,根据曲边正方形网格要求,描绘等势线。绘制时应注意等势线与上、下边界流线应保持垂直,并且等势线与流线都应是光滑的曲线。 2.流网绘制实例(4)  3)逐步修改流网。   初绘的流网,可以加绘网格的对角线来检验其正确性。如果每一网格的对角线都正交,且成正方形,则流网是正确的,否则应作进一步修改。但是,由于边界通常是不规则的,在形状突变处,很难保证网格为正方形,有时甚至成为三角形或五角形。对此应从整个流网来分析,只要绝大多数网格满足流网特征,个别网格不符合要求,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流网的修改过程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常常是改变一个网格便带来整个流网图的变化。因此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演练,才能做到快速正确地绘制流网。? 四、流网的工程应用(1) 1. 渗流速度计算   如图 2-9,计算渗流区中某一网格内的渗流速度,可先从流网图中量出该网格的流线长度 。根据流网的特性,在任意两条等势线之间的水头损失相等,设流网中的等势线的数量为 (包括边界等势线),上下游总水头差为 ,则任意两等势线间的水头差为: 而所求网格内的渗透速度为 四.流网的工程应用(2) 2.渗流量计算   由于任意两相邻流线间的单位渗流量相等,设整个流网的流线数量为m(包括边界流线),则单位宽度内总的渗流量q为:             这里△q为任意两相邻流线间的单位渗流量,q、△q的单位均为m3/d·m。其值可根据某一网格的渗透速度及网格的过水断面宽度求得,设网格的过水断面宽度(即相邻两条流线的间距)为b,网格的渗透速度为v,则                    而单宽内的总渗流量q为 四.流网的工程应用(3)  【例题3-1】   板桩支挡结构如图2-12所示,由于基坑内外土层存在水位差而发生渗流,渗流流网如图中所示。已知土层渗透系数k=2.5×10-3 cm/s,A点、B点分别位于基坑底面以下1.2m和2.6m。 试求: (1) 整个渗流区的单宽流量q; (2) AB段的平均渗透速度vAB。 ? ? 四.流网的工程应用(4) 四.流网的工程应用(5)  [解](1) 基坑内外的总水头差:  网图中共有4条流线,9条等势线,即 , 。在流网中选取一网格,如A、B点所在的网格,其长度与宽度为 ,则整个渗流区的单宽流量为: 四.流网的工程应用(6) (2) 任意两等势线间的水头差: ab段的平均渗透速度: 四.流网的工程应用(7) A点和B点的侧压水柱高度分别为: 而A点和B点的孔隙水压力分别为: 思考题 [3-1]影响土渗透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2]何谓渗透模型?为什么要引人这一概念? [3-3]渗透理论定义的渗流流速通常指什么流速?它与真实流速之间有什么关系? [3-4]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哪些?它们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3-5]流网的绘制方法主要有哪几种?近似作图法有哪些步骤? [3-6]渗透变形(流土、管涌)的发生机理和条件是什么?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渗透力的计算(4)    当饱和土体的存在有水头差时,水体就会通过土体间的孔隙流动,渗流时:渗透水要受到土骨架的阻力 。    水对土骨架同则产生一种反力(冲击力)——这种反力叫做动水力 。 量纲: 一渗透力的计算(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