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废物的基础知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放射性废物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放射性废物? 依法律或审管的目的,可以将放射性废物定义为含有放射性核素或为放射性核素所污染(放射性核素的浓度或活度已大于审管机构建立的清洁解控水平),并且预期不再使用的物质。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一)天然源 1、宇宙射线 初级宇宙线—高能辐射,穿透力很强; 次级宇宙线—比初级弱 放射性核素-20余种 2、天然放射性核素—与地球共生 3、天然放射本源—半衰期极长,强度弱 内照射、外照射(占80%)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二)人工源 1、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核裂变产物和中子活化产物放射性尘埃可在大气层滞留0.3—3年 2、核工业: 核废弃物(核发电) 3、工农业、医 学 和科研等部门 医学占人工污染源的90% 4、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放射性污染虽然是由于具有放射性核素的化学物质而造成的,但是放射性污染与一般的化学毒害物质污染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5点: 放射性污染的特点 1)放射性污染物的放射性与物质的化学状态无关; 2)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能放射出具有一定能量的一种或几种射线; 3)每一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定的半衰期,不因气压、温度而改变;有的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极长,例如241Pu的β衰变产物241Am的半衰期为433年, 238 93U高达109年,而有些则只有几分钟甚至几秒; 4)除了核反应条件外,任何化学、物理、生物的处理都不能改变放射性核素的性质; 5)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可随介质的扩散或流动在自然界稀释和迁移,可在生物体内被富集并由此而产生在人体内的放射性污染即内照射。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三)在大气中的分布 大多数放射性核素均可出现在大气中,但主要是氡的同位素(特别是222Rn),它是镭的衰变产物,能从含镭的岩石、土壤、水体和建筑材料中逸散到大气,其衰变产物是金属元素,极易附着于气溶胶颗粒上。 (四)在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 任何动植物组织中都含有一些天然放射性核 素,主要有40K、226Ra、14C、210Pb和210Po等,其含 量与这些核素参与环境和生物体之间发生的物质交 换过程有关,如植物与土壤、水、肥料中的核素含 量有关;动物与饲料、饮水中的核素含量有关。 放射性核衰变 1.核蜕变 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从原子核内部放出电磁波(γ)或带有一定能量的粒子(α、β),降低其能级水平,转化为结构稳定的核。 这种现象叫核蜕变或“放射性核蜕变”。 2.放射性 在衰变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α、β、γ射线,使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放射性”。 1.α衰变 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 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2.β衰变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 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 结果。 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 3.γ衰变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1.放射性活度(强度) 放射性活度系指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数 目。 2.半衰期 当放射性的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所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 核反应:是指用快速粒子打击靶 核而给出新核(核产物)和另一粒子的过程。 放射性废物的危害 放射性废管理的目标 放射性废物管理的目标是以恰当方式处理放射性废物,使现在和未来的人类健康及环境得到保护,并且不给后代带来不恰当的负担。 上面说使人类健康得到保护,指的是要避免确定性效应发生,使随机效应的发生率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极低水平。文中的“环境”指环境质量以及环境中除人以外的生物种群。 放射性废物管理原则 (1)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 对废物的管理应保证放射性低于可接受的水平 (2) 为了保护环境, 对废物的管理应保证放射性低于可接受的水平 (3) 对废物的管理要考虑到境外居民的健康和环境 (4) 对后代健康预计到的影响不应大于现在可接受的水平 (5) 不应将不合理的负担加给后代 (6) 国家制定适当的法律, 使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担责任和提供管理职能(7) 控制放射性废物的产生量(8) 产生和管理放射性废物的所有阶段中的相互依存关系应得到适当的考虑(9) 管理放射性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