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思想的大一统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唐律疏议》规定“一准乎礼”,通过引经决狱、引礼入律的方式,将儒家思想贯彻到立法、司法、守法的整个过程中。这一规定反映的本质是( ) A.儒家思想是古代法制的基本原则 B.儒家思想等同于古代的法律制度 C.中国古代已建成法制社会 D.其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制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2.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 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 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 3.(公元65年)冬十月,日有食之。……于是在位者皆上封事,直言得失。帝览章,深自引咎,乃以所上颁示百官,诏曰:“群僚所言,皆朕之过……永览前戒,悚然兢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汉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B.汉朝统治者所尊崇的儒术糅合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C.汉朝统治者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D.汉朝统治者认为天子受命于天,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 4.有学者指出:“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5.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 ) 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 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 6.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7.董仲舒说:“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体莫贵于心,故养莫重于义。”这表明董仲舒的义利观是 A.义利并重 B.重义轻利 C.先义后利 D.舍义取利 8.《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 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顺应天意 材料一——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环境保护的特点。(10分) 【答案】(1)特点: 体现封建国家重视农业的思想; 以立法加强环保; 受儒家礼仪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设置专门官职加强管理; 根据不同地区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从内地到边疆都推行环境保护政策; 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10分) 26.(13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3分)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材料中“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指的是什么?(2分)据材料分析其原因。(2分) 材料三 明末清初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三大思想家影响巨大。他们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总结性批判,开创了具有……务实精神的一代进步思潮。 —— 摘自岳麓版教材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这种“进步思潮”的共同主张及意义。(6分) *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武帝:16岁登基,21岁亲政 材料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