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考试大纲课稿.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过程:网上收集)1.过渡:既然生活中到处都有力,那么这些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从哪里来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一组图片,想一想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 3.交流反馈。 4、问题:那么就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板书)后相互作用产生了推力!那我们再看看拉、提、和压呢?他们是不是都是由于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后相互作用产生了力啊? 1、引导学生谈运桶的不同方法,认识各人用不同的方式对物体进行施力的。 2、学生列举身边用力的事例,并对这些力进行简单的命名,体会力的形式多种多样。 3、谈话: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许许多多力的事例。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体验到力的存在。 4、朗读课文描写力的诗。 5、师续读一段,让学生也像老师一样,续写诗句,体会生活中处处要用到力。 游戏体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引导学生对力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谈话:究竟力是怎样产生的?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游戏。 3、讲解游戏规则,(同学与教师相距一段距离面对面站立,双脚一前一后,双手平举身体保持不动。第一轮:第一次,双手不接触,都不对对方用力,看有什么感觉;第二次,双手不接触,都对对方用力,看有什么感觉。第二轮:第一次,双手相互接触,都不对对方用力;第二次,双手相互接触,其中一人用手推对方;第三次,双手相互接触,两人同时用手推对方。)想一想在游戏过程有什么感觉,发现了什么。 4、游戏,体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5、交流游戏的体会。 6、谈话:只有与对方相接触并相互作用才能感受到力的存在,也就是说,有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相互接触、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力。 游戏目的:感受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互相作用才能产生力,而不是找力在哪里。 认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形状的影响 1、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探究的材料 (2)明确实验记录单的填写 2、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探究发现 第一层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物体受力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层次: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受力前后的变化发现力会改变物体的位置,改变运动的快慢,改变运动的方向,力对物体的形状有影响。 以上的活动加上后面谈学习的收获和感想,一节课40分钟基本上用完,该课还有以下教学内容: 要让学生学好这些内容,只能另安排课时。如果这部分的内容与前面的内容都在一节课内完成,势必造成教不透,学不好的结果。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地球上的万物都具有竖直向下的重力,物体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知道物体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总要竖直下落。 3、能对发生的现象进行推理并作出科学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相关事例来说明重力的普遍存在。 2、能够通过实验感受到物体重力的方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活动和探究的乐趣。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2、体会到任何科学认识都来源于科学实践,科学认识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教学重点: 1、认识到由于地球的吸引会使物体受到 力——重力,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引力 产生的。 2、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学难点: 1、认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不管物体处在地球上什么位置,受到 重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地球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认识引力的存在 1、活动体验 2、质疑梳理 3、明晰引力与重力的关系。 (三)认识重力的方向 1、游戏活动 2、画单个物体的重力图示 3、画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物体重力的图示 (四)拓展应用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认识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知道拱形桥比平桥能承受更大的力。 科学探究 1、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2、通过一步一步的深入探究,讨论分析拱形结构受力的状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边实验边思考边分析,对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赵州石拱桥承受力 教学重点:拱形桥比平桥能承受更大的力。 教学难点:能根据拱形结构的形变,分析拱形的受力。 教学准备:做拱形的纸、垫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研究平纸的承受力 (三)探究拱形承受力的秘密 1、观测拱形纸的承受力 2、明确实验的方法,探究新知。 实验一:测试纸拱在不借助外力时承重情况。 实验二:测试纸拱在借助外力时承重情况。 3、揭示拱形承受力的秘密 (四)拓展认知,课外延伸。 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事例。 (五)课后实践活动 1、问题:赵州桥是用什么建成的? 2、我们也来用一块块西瓜皮搭一个瓜皮拱桥。 5.了解小学科学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 (1)科学探究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