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素材【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郑州31中 康新建).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性状—指生物体的特征(形态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相对特征—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F1)显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一代(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用大写字母(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d)表示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是基因型是DD或Dd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自交—自花传粉,泛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相交,(如:植物的自花传粉)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用来测定F1基因型 .
(测交是检验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的有效方法)
①.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合子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
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
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
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③.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
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F1等位基因对数 F1形成配子数 F2的基因型数 F2的表现型数 F2的表型分离比 1
2
…… 2
4
…… 3
9
…… 2
4
…… 3:1
9:3:3:1
…… n对 2n 3n 2n (3:1)n
第二章 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同源染色体
A a Bb ① 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
③区别: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2.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
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变化形成精子。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
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伴性遗传的特点与判断
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遗传特点 实例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患者为隐性纯合体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正常人为隐性纯合子 多/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隔代遗传,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母患子必患,女患父必患 色盲、血友病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交叉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抗VD佝偻病 伴Y染色体遗传病 传男不传女,只有男性患者 人类中的毛耳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 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
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
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
察DNA的作用。
2.DNA的结构:
两条长链按_反向__平行方式盘旋成_双螺旋结构。②_脱氧核糖_和_磷酸_交替连接,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基本骨架,_碱基_排列在内侧。③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与T配对;G与C配对。
3.计算
①在DNA双链中, 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 相等 ,并为碱基总数的 一半 。
②DNA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