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论文 “迁移”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doc

发布:2018-11-29约1.12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迁移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关键词一个学生,通过教师平时的课堂教学或辅导,能够了解和掌握许多学习方法。但学习方法的掌握并不等于学习迁移的形成。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但不能将其应用到具体学习过程中的例子是很多的。例如,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学生熟知“割补法”求锥体体积的常用方法,但在具体解题时,有一些学生就是不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合适地通过“割、补”来寻找“已知”和“目标”的纽带,从而达成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师积极创设迁移氛围,有意识地注意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就成为提高迁移能力的关键。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也应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主渠道。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创设活动情景,以讨论式、对话式、师生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模式为手段,活动为载体促使主体参与,协作提高。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各种表现进行灵活处理,给予鼓励,提出激励,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尤其多给后进生学习和思考的机会。只有真正把握课堂,才能有效促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运用已知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方法学习新的、知识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知识,对结构不同或差异较大的新知识,也能采用对比、类比、化归、实验等方法进行内化、同化,构建自己新的认知结构,产生迁移能力。教师只有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学生观,树立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师观,形成知、情、意、能和谐发展的学生发展观,才能够创设民主、融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灵活使用学习方法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生,学习迁移能力也才能自然而然的提高。 小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不强,他们不能将已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或假设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教师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分析、概括、总结,逐步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必将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关系密切,它们的运算规律相同,可以在运算中相互转化。教学中,如果能够抓住这种关系,就能使学生在运算中以简为繁 ,化难为易,实现知识迁移。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重视迁移教学,就能充分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促进知识的迁移可引导学生上课时主动求知,课后主动练习,使学生逐步做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丽琴.学习迁移的教学论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0,(6):13-15 [2]杨丽静、牛俊杰.浅析影响地理学习迁移的因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109-11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