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带动资本中国经济增长.pdf

发布:2017-08-25约2.7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带动资本中国经济 增长 作者:温焱权 目录 前言3 一、新旧经济体制碰撞与转换呼吁创新动力3 二、产业越来越倚重创新去撬动新需求形成新动能4 三、寻求有效的创新路径与渠道5 四、在探索产业源动力上新兴科技脱颖而出6 前言 目前资本中国与全球经济面临的一个共同困局,就是经济增长乏力,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刺激面临失效,流动性陷阱貌似已经出现。从经济 学狭义上讲,应对流动性陷阱,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要靠财 策发力。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计。全球经济包括新兴市场国家特别 是美国、中国这些大国经济都面临困难的根本原因是,旧增长模式走 到尽头,新增长模式急需建立。去哪里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产业发 展的源动力何在?这个是现在各大国家一起探讨的一个世界性的难 题,特别对于现在的资本中国的企业来说,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 脱颖而出。 一、新旧经济体制碰撞与转换呼吁创新动力 旧有的大投资,货币信贷财政资金大放水大刺激,资源能源竭泽而渔 大挖掘等的增长模式与动力,已经消失殆尽。而新的、根本性、长久 性拉动力又没有接上茬。这个根本性动力就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 生产方式,经济模式制度创新等。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年度经济报告中曾经指出,凯恩斯主义虽然依然重 要,但美国当前需要的是熊彼特经济学,需要的是熊彼特主义。人们 对创新概念的理解最早主要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技术 创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代表人物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提出 者约瑟夫·熊彼特。独具特色的创新理论奠定了熊彼特在经济思想发 展史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成为他经济思想发展史研究的主要成 就。 中国经济在经历货币财政信贷大投放、资源能源大推动阶段后,目前 的增速放缓正是这一推动力快速消退的反映。在2016产业中国年会 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创新,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 级的第一源动力。而笔者注意到,高新科技在“全球技术—华夏加速 —中国创造”的创新发展战略下,展现出的释放产业源动力、推动区 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的能力和成绩,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启动、释放 动能的新模式。 二、产业越来越倚重创新去撬动新需求形成 新动能 实现创新驱动,将既构成产业自身未来兴衰成败的关键,亦为中国在 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将扮演的角色奠基。将经济动力转型到包括技术在 内的创新创造上,说着容易做着难。关键在于除了有一个创新创造的 制度环境,比如自由思想思考的政治环境,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以 外,最重要的是让创新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即:创新创造—成果转化 —形成产业—效益回报—促进创新创造。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与路径 就是—全球技术产业化。 有两个层面:一是创新需要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因为,创新成本非 常高,而复制盗用的成本却非常低。一旦没有强力的创新制度佑护, 那么,创新的积极性很快消亡。二是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科技、资本、 环境等要素,必须嫁接上创新因子,才能实现升级与突破。创新是产 业发展的第一源动力,只有打造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才能有效推动 产业升级。以创新为驱动,企业要不断的深化企业的经验生产模式, 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三、寻求有效的创新路径与渠道 一方面技术和产品迭代加快,且发达经济体的引领更多以高端制造和 研发为主,中国跟进的空间不大;另一方面,中国在诸多产业领域实 际已进入“无人领航”状态,只有实现自主创新,方能为产业继续发 展导航。 目前,全球创新已经在瞄准两个方向,一个是IT信息技术产业,另 一个是工业第四次革命即工业4.0。笔者 注意到在2016产业中国年会分论坛上,参与讨论的几位专家恰恰是 IT行业,机器人产业,人工智能、农业环境大数据行业等最前沿技 术创新领域的顶级专家,并且一个特点都是产学研、创新研究与实践 落地、研究人 员与企业家集于一身的复合型专家人才。最值得喜悦的是,无论是在 工业机器人、4G5G通讯产业、智能机器人、农业环境大数据,还是 产学研落地上,中国都不落后于最发达的美国。这里面资本中国经济 下中国企业创出了一条新路。 从宏观格局来看,正在加速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也将呈现一系列新 常态,比如产业、企业和就业岗位替代的周期迅速缩短,比如以竞争 倒逼既有企业的技术进步、激励创新企业的产生和扩张的同时,又可 以以推进技术创新与进步来倒逼体制机制改革,又加速丧失竞争力企 业的退出……枯荣交替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