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指导思想发展脉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共七大上的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本文对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做简单梳理,从而更好地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要求
关键词: 指导思想 发展脉络 三严三实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想要厘清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脉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历史时期所需解决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及面临的复杂国内、国际形势,工作量显然是巨大的。中国共产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以先进的科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1921年中共一大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4年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本文仅仅是对党的指导思想发展进行简单的梳理,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以苏联建国模式作为实践经验。可以说,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完全的舶来品。如何让共产主义在中国大地扎根成长,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是每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要思考的头等大事。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入中国现实境域,共产主义才会更好地适应和发展,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毛泽东思想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每一个时期我们遇到的困难与挑战都各不相同,国内、国际形势也迥然不同,但无论如何,我们党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化发展道路,使得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永葆常青,从而保障党和国家事业的快速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是在1945年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革命斗争和建立新中国。作为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毛泽东思想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之前,曾被认为是“山大王思想”,重要思想之一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更是被认为与前苏联的“城市中心论”背道而驰。然而,毛泽东思想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路线、走独立自主道路,闯出一条别具特色的革命道路,并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共和国初期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支撑
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依据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国情,指出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贴合中国的国情实际,在其指导下,中国开启了划时代的改革开放大门,取得了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成就,更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国际形势下,逐渐酝酿成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重塑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指出的就是共产党的建设方向和目标。随后,自2005年开始在全国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将其理论内涵进一步向全体党员进行教育。可以说,“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而且事关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成败,事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科学发展观是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之后,针对经济、社会、生态等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提出的。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得到了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