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学策略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研究性学习》-毕业论文.doc

发布:2018-11-14约2.13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研究性学习论文:浅谈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选择并确定学习内容,自己动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材料。在积极的探索和体验过程中,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经验,从而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在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实可行的突破口。下面笔者结合《农业生物技术》,谈一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农业生物技术》是种植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在种植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农业生物技术》的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其毕业后在工作中综合能力水平。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践性不强,仍停留在板书、挂图、实物讲解等常规教学方法上。基本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对所学知识就很难深刻掌握。而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发展,教师及其他教育只能起辅助作用。人们认知世界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世界中完成的。无论直接知识的掌握,还是间接知识的理解应用都与实践密切相关。针对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科目,在教学中适时引入研究型学习,定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农业生物技术》——金针菇栽培技术一节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方案。 一、课题:《农业生物技术》——金针菇栽培技术。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指导思想:1.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行。2.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分享成功的喜悦。3.注重学生的差异,追求多元化发展。4.注重学生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试教班级:永城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种植专业07级(1)班。 五、具体操作过程:第一步:“比一比”看谁的创新能力最强。1.依据治疗原则自己设计方案:每位同学开动脑筋设计一个与治疗“金针菇栽培技术”为主题的栽培方案,方案可以是自创的也可以是从民间收集的,还可借鉴国内外报道资料,设计方案力求严密具体、可操作性强。2.分组讨论、分工协作、相互补充。每小组推荐出本组的最佳方案参与班级竟标。在竟标中论述本组方案的合理性,适效性,引人之处及闪光点,然后选出最佳方案,由主题活动小组执笔,形成最佳栽培方案。方案不求唯一性,理论论证还有待实践检验。第二步:“试一试”看谁的实践能力最强?谁的方案最适用?最实惠?每个小组成员根据项目计划,利用周末回家找机会依据方案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参与意识很强,千方百计找机会参与实践,教师留意调查每位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和表现。第三步:“写一写”要求每位学生把参加这次实践活动作一次总结,在班级开展汇报交流。把写得好的在教室的板报或壁报上展示给大家共同分享,并表彰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 六、活动结果评价:以上案例仅此是本人教学过程中点滴之见,通过类似活动的开展。学生明白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锻炼了与他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建议采用下列策略: 1.激兴策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够在最佳精神状态下学习,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在扮演某个角色的情景中发现有吸引力和真实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教学环境。动机是吸引学生学习,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里成为受益者的一种教学策略。在问题的情景中,教师促使学生应用恰当的和相互联系的方式进行学习,训练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实验实践,促使学生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在“金针菇栽培技术”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比一比”“试一试”“写一写”等系列活动。学生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了,目的明确了。学生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意识增强了。我认为:在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时,想总比不想好,做总比不做强。 2.观念策略。观念是事物暗含的而不是它呈现的,因而具有创造性。“观念更新万两黄金,解放思想黄金万两”。现代的学生、家长、大多观念陈旧,认为读书就是为了当官、跳农门;把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一技之长,回乡发家致富,误认为是不务正业,觉得没面子。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践,学生明白了现代社会最需要的是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的农民。改变了家长心目中的“农民”与“现代农民”的观点。从而改变了学生轻视农业,看不起种植业等思想,树立起了正确的职业理想,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3.自主策略和合作策略。不同的学生由于能力、性格、经验的差异,导致在看问题、处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