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控制测量要点解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 * * * * * * * * * * * * * 1、高差闭合/附合差的计算: 检核: 2 、高差闭合/附合差的分配: 检核: 3、计算改正后高差: 4、计算各测点高程: 检核: 三、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计算步骤-总结: 允许凑整 第六章控制测量 第五节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 三、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一)单一水准路线的平差 5、支水准路线平差 步骤: 计算往返测高差不符值: 若不超限,取各测段往返测高差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差值。 并以往测的符号作为各测段最或然高差。 由平差值和已知点高程,推算各点坐标。 第六章控制测量 第五节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 三、水准测量数据处理 例:符合水准路线 A、B为已知水准点,HA =73.720m,HB=76.365m,点1、2、3 、4、5、6为待测水准点,各测段高差、测站数、距离如下图: A B 1 2 3 前进方向 4 5 6 第六章控制测量 第五节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 测点 距离/km 测站数 实测高差/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A 1.0 2 +2.864 -4 +2.860 73.720 1 76.580 1.2 1 +0.092 -2 +0.090 2 76.670 1.4 5 +6.761 -10 +6.751 3 83.421 2.2 4 -4.031 -8 -4.039 4 79.382 3.2 2 -1.084 -4 -1.088 5 78.294 2.0 4 -2.960 -8 -2.968 6 75.326 1.2 2 +1.043 -4 +1.039 B 76.365 合计 20 20 2.685 -40 2.645 检核 第六章控制测量 第五节 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 一、三角高程路线布设 (一)三角高程网 用于测定各等级平面控制点的高程。网中需有一定数量的已知水准测量高程点。 (二)三角高程路线 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传算高程的单一的附合路线或闭合路线。三角高程路线必须起迄于不低于四等水准联测的高程点上;当用于测定图根点的高程时,三角高程点及水准联测的高程点均可作为路线的起算点,其边数不应超过12条。 (三)独立交会点 在高程起算点较多的地区,点的高程可用三个高程起算点单向观测确定。 第六章 控制测量 第六节 三角高程测量 二、三角高程测量外业 用三角高程测量推求两点间高差时,必须已知仪器高i、觇标高v、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以及垂直角α。 仪器高i和觇标高v可用钢尺直接量取。 对于三角高程网和三角高程路线,各边的垂直角均应进行直、反觇对向观测。对于独立交会高程点,前方交会为三个直觇,后方交会为三个反觇,侧方交会为一个直觇和两个反觇。 三、三角高程测量作业要求 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29 第六章 控制测量 第六节 三角高程测量 第六章 控制测量 第六节 三角高程测量 四、三角高程路线的计算 1、高差的计算 将所得垂直角、仪器高、觇标高,及相应边的水平距离,填于计算表格中,计算各直、反觇高差。 2、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三角高程路线高差闭合差计算: 附合路线:Wh=∑h测-(H终-H始) 闭合路线: Wh=∑h测 不超限时,按与路线长度正比分配闭合差,即计算改正数: 3、高程计算 根据已知高程和平差后的高差按与水准测量相同的方法计算各点的高程。 第六章 控制测量 第六节 三角高程测量 * 第四章 角度、距离测量原理和仪器 第六节 距离测量 五、三角高程路线的计算 四、三角高程路线的计算 (一) 高差的计算 将三角高程路线上的垂直角、仪器高、觇标高,及相应边的水平距离,填于计算表格中。 (二)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 三角高程路线高差闭合差计算: 附合路线为:ωh=∑h测-(H终-H始) 闭合路线为: ωh=∑h测 当高差闭合差不超限时,按下式计算高差改正数 式中:∑D为路线上各边边长总和;Di为第i边边长 (三)高程计算 根据已知高程和平差后的高差按与水准测量相同的方法计算各点的高程。 * 小 结-习 题 1、水准测量路线的布设形式有哪些? 2、单一水准路线平差中,各测段高差改正数应如何分配。 如: 单一水准路线平差中,各测段高差改正数应与( )或( )成( )比( )分配; * 小 结-习 题 2、闭合水准路线,数据如表,试计算点1、2、3最后高程值。(算至毫米) 点名 测站数 高差/mm 改正数/mm 改正后高差/m 高程/m BM0 35.448 8 +5637 1 10 -1236 2 5 -2456 3 9 -192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