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法探索与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法探索与思考
摘要: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应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观点、新理念和新思想,努力把本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高等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方法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类比法、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互动式、互助式等多种方法。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含量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能否迅速地、真正地适应企业一线的需要是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计算机软件专业在高职各专业中具有非常显著的自身独到的特点,因而其教学方法也必须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专业的情况是,理解掌握概念、原理、公式,在此基础上能解题,然后将此理解和解题能力应用到工作中去,一切也就基本满足了。并且,对这些概念、原理、公式的讲解,往往能结合具体的针对性明显的小例子,以达到使学生透彻掌握之目的。计算机软件专业则与此大不相同。一是它的许多概念、原理、公式,你是找不到具体的针对性明显的小例子的,也就是说,你不可能通过讲解几个小例子,达到使学生透彻掌握这些概念、原理、公式的目的。二是就算学生透彻地掌握了概念、原理、公式,那也只是停留在很粗浅的水平上,因为计算机软件专业最核心的东西是复杂思路的构思能力,这种能力是不可能通过理解概念原理来达到的,而是需要有意识地长期地培训磨练。
二、高等职业院校软件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实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逐步发展起来。尽管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起步很早,但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办学条件差、教学投入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都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高等职业教育受到我国政府越来越大的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模式、规模、质??等仍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IT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计算机软件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也不断更新,新的技术层出不穷。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问题是:所学知识与实践有较大程度的脱节以及较严重的滞后等问题。很大部分的高等职业院校一味追求学科的系统性而导致许多高职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技能不够熟练、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距较大、工作以后进入状态的时间周期较长、不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优势与特色。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部分院校依然沿袭中专的办学模式,甚至照搬本、专科院校的办学模式,而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大部分院校的师资水平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大部分院校课程设置与教材的选用缺乏前瞻性,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脱节;办学经费紧张,导致实习、实训条件较差;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总体偏差,学生的学习热度和刻苦钻研精神较弱,面对新环境与新技术显得束手无策,从给用人单位不好的印象。
我们不能扩大在软件方面的教学经费,但我们可以改变教学模式、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编写适合本院师生的校本教材、努力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所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此为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的教学做点自己的贡献。本文仅写一些本人对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教学方法的探索。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为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高职教学工作者要大力加速教学方法的改革、尽快实现教学方法、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过程的实施中,我们要尽量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互动式”、“互助式”等各种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譬如,对《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课程,以讲授为主;《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等各种高级语言等课程,以讲授结合上机实习为主;像系统开发等课程最好采用以“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可以把该课程的主要思想及问题向学生作“引导性”的讲授,然后布置一些有代表性的课题或者项目,提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通过查讨论、资料等方式完成任务,以此来感悟和理解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课题,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该门专业课需掌握的知识的目的。在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还要合理充分的利用校内外的各种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加强多媒体教室及计算机实训室的建设;积极鼓励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增加课程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下面具体谈谈几种教学方法:
(一)“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
计算机软件专业很多程序设计课程都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法。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法主要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