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2982.1-2017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 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 .docx
ICS65.150B5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2982.1—2017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
SpecificationformarineranchingconstructionPart1:Definitionandclassification
2017-08-18发布2017-09-18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2982.1—2017
前言
DB37/T2982《海洋牧场建设规范》分为5个部分:——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
——第2部分:调查与选址;——第3部分:布局与布放;——第4部分:监测与评价;——第5部分:养护与管理。
本部分为DB37/T2982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
本部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中心、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红生、张秀梅、关长涛、王波、王熙杰、刘洪军、张焕君。
1
DB37/T2982.1—2017
海洋牧场建设规范第1部分:术语和分类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洋牧场的术语与定义、海洋牧场类别和分类代码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管辖海域内的海洋牧场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027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GB/T20001.3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分类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洋牧场marineranching
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在一定海域内营造健康的生态系统,科学养护和管理生物资源而形成的人工渔场。
3.2
海洋牧场区域单元regionunitofmarineranching
以生境特征划分的单元,如海湾、岛礁及其毗连海域的不同水深区域,滩涂潮上带、潮间带与潮下带等。
3.3
海洋牧场设施单元facilityunitofmarineranching
以构建设施划分的单元,如人工鱼礁、筏式设施、深水网箱、大型工船、监测系统等。
3.4
海洋牧场单元区unitofmarineranching
利用特定设施和方法构建的海洋牧场最小单元,可分为区域单元和设施单元。
3.5
海洋牧场区marineranchingarea
2
DB37/T2982.1—2017
以原有海域生境为基础,采用人工设施和工程技术而构建的牧场主体功能承载区,可由单个或多个单元区构成的区域。
4海洋牧场类别
4.1分类原则:根据山东省海洋生境特征与海洋牧场建设现状,海洋牧场可依据建设区域、生产方式与建设水平分为三类。
4.2基于建设区域的分类系统见表1。基于建设区域的分类
类型
代码
海洋牧场区域单元
海洋牧场设施单元
基本设施单元
配套设施单元
海湾型
HW1
海湾及其毗连0m~6m水深海域
大型藻类专用人工鱼礁
宜配有苗种繁育场、监测系统、多
功能平台及展示厅、监控室、研究院、体验馆和海上卫生设施等
HW2
海湾及其毗连6m~20m水深海域
人工鱼礁和筏式设施
岛礁型
DJ1
岛礁基岩区(0m~6m水深海域)
大型藻类专用人工鱼礁
DJ2
岛礁离岸区(6m~20m水深海域)
人工鱼礁、筏式设施
滩涂型
TT1
潮上带区域
耐盐植物种植设施
TT2
潮间带区域
海草种植设施
TT3
潮下带及毗连海域
大型藻类和海草种植设施、筏式设施
离岸
深水型
LA1
开放海域(水深20m)水体区域
筏式设施、深水网箱、大型工船
LA2
开放海域(水深20m)海底区域
人工鱼礁
4.3基于生产方式的分类系统见表2。
表1基于生产方式的分类
类型
生产方式
代码
海洋牧场区域单元
海洋牧场设施单元
基本设施单元
配套设施单元
投礁型
以经济型人工鱼礁建设为主的海洋牧场
1
海湾、岛礁和开放海域水深6m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