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奥运报道看体育新闻价值取向.doc

发布:2017-09-04约3.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奥运报道看体育新闻价值取向北京奥运会已圆满落下帷幕,作为一个全球瞩目的大事件,自然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国内媒体,作为东道主。在报道的数量、报道的内容和报道的形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体育新闻,尽管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尽相同,但在新闻价值的取向上体现出许多相同之处。对此进行解读,既能充分利用奥运会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又有利于体育新闻的健康发展。 体育新闻的价值取向 对于新闻价值,传统的新闻学理论认为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引起社会大多数人兴趣的素质”。一般包括五个方面: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趣味性、接近性。体育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既从属于新闻事业,又与体育事业发展密切相关,因此体育新闻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这两者的交叉和互动中形成的。这些价值取向除具有新闻自身的特点外,还深深地烙上了竞技体育的特点,在本届奥运报道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冲突性。新闻是展示冲突的平台,绝大多数的冲突本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新闻价值,一件事所包含的冲突越是激烈,其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就越大。体育最显著的表现方式和特征便是竞赛,而激烈的竞争使比赛的过程充满了冲突、挑战、悬念和不确定性,越是竞争激烈的比赛越是浸透着冲突的张力,这些赋予了体育新闻激动人心和丰富多彩的内容。 冲突性是体育报道新闻价值的核心,以冲突性为主的体育新闻在本届奥运会的报道中不胜枚举。如8月14日的《中国青年报》就出现了以《神奇萨乌丁,一生是中国队的敌人》为标题的新闻。其实从深层次的原因来讲,美国跳水运动员萨乌丁与中国跳水队两者之间本身并不具有必然的相关性,但由于两者存在一定的可比性,所以被媒体挖出来,并且将二者的冲突无限放大,利用冲突性做文章,进行新闻报道。8月19日的《体坛周报》在反映巴西和阿根廷足球队两强相遇的冲突时更是直接以《斗》为标题,先用图片将两方的主将小罗纳尔多和梅西摆在了一起,内容中既有“斗计”,又有“斗嘴”,还有“活捉间谍”的插曲,比赛还未开始,就将气氛渲染得紧张刺激,让读者欲罢不能,对这场比赛予以特别的关注。 显著性。西方新闻学理论有一个著名的公式:名人+普通的事=新闻;普通人+不寻常的事=新闻。这公式表现在奥运赛场上,就表现为媒体对体育明星、金牌获得者的强烈关注。在本届奥运会的大部分比赛还未开始时,8月11日的《体坛周报》就在显著位置刊登了《闪开!巨星来了》,从篮球明星詹姆斯、足球明星小罗纳尔多、游泳奇才菲尔普斯到跳水名将郭晶晶、吴_敏霞等,对这些来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明星一一列数,让受众对明星参加的比赛充满期待。对于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媒体更是投入了极大的报道热情,如《广州日报》就向读者做出承诺:每金必报――中国队每赢取一枚金牌,前方编辑在夺金的15分钟之内,马上会在大洋网上推出《广州日报》滚动“金号外”。中央电视台奥运期间推出的《荣誉殿堂》等节目也每天邀请金牌运动员前来参与。如此议程设置,一次一次地反复强化,其传播效果的强大可想而知。 娱乐性。体育新闻是以报道体育活动为主体,传播的内容本身就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通过体育新闻报道,向人们传递体育活动的情景、体育活动的结果、体育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有趣的人和事,等等,以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需求。另外,在现代社会,体育新闻本身也是人们不可缺少的休闲娱乐方式。美国学者威廉”娱乐性”应该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天然属性,人们消费体育新闻或参与体育运动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得身心的愉悦。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体育新闻作为新闻大家庭里的一个重要成员,也不可避免地受当下新闻娱乐化大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娱乐性的价值取向。在媒体上就表现为报道内容的重点不是放在体育赛事本身,而是放在了运动员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事、物上,尤其热衷于运动员的私生括和花边新闻。《最帅旗手榜揭晓,五大帅哥放光芒》、《布什为女儿与菲尔普斯牵红线》、《金发美女向姚明“示爱”,约会巨人遭拒》……这样的娱乐性体育新闻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正是体育新闻娱乐性价值取向的表现。 情感性。心理学中对情感的体验分为高强度情感体验和次强度情感体验。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可以强烈地体验到胜利后的狂喜、失败后的悲伤、战胜自我的自豪、意志软弱的羞愧。因此,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一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形式。对这种高情感体验的运动活动进行报道的体育新闻,自然而然也就充满着高情感的色彩。 同时,体育新闻的情感性价值取向,也深刻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媒介追求。体育新闻是以人为核心的新闻,应该充分展现对人的情感的尊重、对新闻背后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揭示。以此届奥运会有关刘翔因伤退赛的报道为例,8月19日的《体坛周报》用了整整4个版来报道这个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大的体育事件。从“18日中午,鸟巢,一个王者的背影”的巨幅图片,到《那一刻,鸟巢死一般寂静》的现场报道,到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