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词解释
对外贸易量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计算的进口或出口价格指数去调整当年的进口额或出口额,得到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已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单纯反应对外贸易的数量规模,被称为对外贸易量。
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直接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间接贸易指商品消费国与生产国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
名词解释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简答
1、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
#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生产力
# 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将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生产力的发展决定国际分工的广度、深度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资本国际化
2、比较成本说
3、要素禀赋理论
4、里昂惕夫反论:美国是资本比较丰裕而劳动力比较稀缺的国家,根据H-O模型,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然而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计算了美国出口品和进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而对进出口产品的要素含量进行比较。他发现,美国实际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显然有悖于要素禀赋理论。
重商主义
基本观点:只有金银才是一国真正的财富,除了开采金银,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润是在流通过程中由于贱买贵卖而产生的,而国内贸易,由于买卖得失相抵,对财富无所增益,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少买多卖,只有出超才能使金银进口,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保证金银进口。
贸易差额论
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在保证有更多的金银运回本国的前提下,允许金银出口。在对外贸易方面,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的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的进口,通过奖出限入的外贸易政策,保证外贸顺差,以达到金银流入的目的。
简答
自由贸易理论的主要论点:自由贸易可以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扩大国民的实际收入;自由贸易可以阻止垄断,加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
历史背景
主要内容
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期这样五个阶段 。
(1)保护对象:对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还不具备自由竞争能力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重点保护重要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门以及技术部门。
(2)以关税保护为主,关税税率应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引进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当本国工业具有竞争力后应逐步降低保护程度,保护程度一般应在20-60%之间
(3)保护期限:被保护的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价格低于进口产品时便不需要保护;经过一段时间被保护的工业仍然不能自立,也应放弃保护;时间应以三十年为限。
进步性
名词解释
进口税的主要种类
按征收对象不同分类
(一)进口税:是进口国海关在外国商品输入时对本国进口商所征收的关税
(二)出口税:是出口国的海关在本国产品输往国外时对出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三)过境税:一国对于通过其关境的外国商品所征收的一种关税。
按征收的目的不同分类
(一)财政关税:指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二)保护关税:以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发展为主要目的而征收的关税。
按征收的依据不同分类
(一)正税:即正常关税,是根据颁布的税率征收的关税。
(二)进口附加税
(三)差价税
按征收关税的优惠条件不同分类
㈠ 普通关税
㈡ 最惠国税
㈢ 特惠税
㈣ 普遍优惠制(按征税的计算方法不同分类
从量税
从价税混合税
选择税
有效保护率:关税的有效保护率是指整个关税制度(和有效保护措施)对某类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给予净增值的影响,也就是由于整个关税制度而引起的国内增值的提高部分与自由贸易条件下增值部分相比的百分比。也称为实际保护率或有效税率。
反倾销税:反倾销税是对进行倾销的进口商品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其目的在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
反补贴税:反补贴税又称抵消税或补偿税,它是对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任何奖金或补贴的外国货物进口所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凡进口货物在生产、制造、加工、买卖和运输过程中接受直接或间接的资金或补贴,都构成征收反补贴税的条件。
名词解释:
普惠制: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是发达国家单方面给予发展中国家出口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一种关税优惠待遇。其主要内容是:在一定数量范围内(主要指关税配额或限额),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工业品减免关税,部分免除加工过的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对于超过限额的进口则一律征收进口关税。普惠制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