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摘 要:新形势下的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首先是创新管理体制,实行一馆两制;其次要创新管理方式,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依托,提高管理效率;再次要服务创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222—02
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管理系统或者组织技术文化等方面的组合进行重新设计,选择实施与评价以促进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效能不断提高的过程[1]。图书馆管理创新,“首先要创新管理观念,其次要创新图书馆管理的模式与方法,第三要创新管理效果” [2]。
一、管理体制创新:一馆两制
现代图书馆是一个与知识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大图书馆体系,必须由传统的、封闭的模式向现代的、开放的模式转变。前副总理李岚清指出,“图书馆主要是公益性事业,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当的产业化经营不但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要实现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一指示,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非常深远的指导意义。
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师生员工,其公益性是不言自明的,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及高校办学机制的改革,其读者群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细分起来,他们主要有如下几类:一是纸质文献读者。这类读者偏向接受传统的服务,借出和阅读纸质文献,或出于习惯或因为便利、有形可感。这类服务的优点是很直观可感,方便对照比较;投入和服务成本低;缺点是信息量小,转化速度慢,文献污损大,保存难,破损率高。二是电子文献读者。这类读者偏向接受比较现代的服务,借出和阅读电子文献。这类服务的优点是文献轻便,信息量大,保存时间长,不易污损,容易转换;缺点是不直观可感,不方便前后比对;污损后修复困难;文献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三是网络文献读者。这类读者偏向最现代化的服务,要求信息量大且快,转换迅捷,方便携带。缺点是投入成本高,运行和维护需要一定的现代技术支撑。据周带娣、常青对某高校图书馆的师生调查,最受读者欢迎的服务方式是文献书刊借阅服务,占75.1%,其次是电子文献及网络文献[3]。针对不同的读者,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公共图书馆,创新运行模式,实行 “一馆两制”方式。在保证图书馆对广大师生公益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开拓市场化服务渠道,为有个性化需求的用户提供更加精细的高端有偿服务。“图书馆作为图书文献的收藏基地,作为知识、信息的收藏加工传播场所……是集收藏、生产知识和消费知识的信息经济宝库。有用的信息构成了信息的供给属性,使信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商品性相连,知识、信息的供需结合——进入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在市场交换中实现信息价值,创造财富。随着信息商品的发展,信息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4]。
二、管理方式创新:以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为依托,提高管理效率
一切管理思想理念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为了“效益”与“效率”,图书馆也不例外。近年来,许多高校图书馆从几年前的传统管理模式,一跃成为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先驱。工作服务流程产生根本性变化,书目源以电子数据库文档出现,图书的查重只需简单测试数据库记录,电子型的订单制作变得简单方便,财产登记已经自动处理,分类编目只要从网上寻找相同图书记录拷贝就可以了,卡片打印和管理变得简单化,卡片数量大大减少,流通用计算机后,读者以完全透明的方式从网络检索图书文献,自由出入开架书库,最大限度地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21世纪新型文献载体与现代传媒技术的结合将对图书馆产生非常巨大的空前的影响。据樊亚非研究,现代图书馆要实现下述“七化”:(1)文献载体收藏多样化;(2)文献信息数字化;(3)文献阅读形象化;(4)文献交流网络化;(5)文献管理计算机化;(6)文献资源贮存高密度化;(7)文献服务高效化。如何适应这种趋势将是各高校图书馆管理实践者的一个新课题 [1]。
高校图书馆应把创新工作的突破口放在出效益、出成绩的管理创新上,变“封闭管理”为“开放管理”,实现“图书信息管理和服务网络化自动化”、“文献数据网络化自动化”、“多媒体阅览系统网络化自动化” [4]。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信息服务创新
服务是贯穿图书馆发展的主线,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5]。
1.创新服务理念。研究表明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管理员占75%[6]。可见,图书馆服务中馆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可能有创新的服务理念。高校图书馆不仅创新服务理念,提供融人性化、科学化、数字网络化的新型图书服务,要实现四变:(1)在文献利用上,变藏为用;(2)在服务时间上,变定为常;(3)在服务对象上,变少为众,可以考虑对社会读者有偿开放;(4)在信息加工上,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