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变革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管理变革探析
【摘要】“互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及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变化,需要因时制宜、结合实际,遵循不盲目、不闭目塞听、系统性、具体务实的理论原则应对机遇与挑战,针对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后勤和安全管理五个具体变革新方向进行顺应时代的、与互联网巧妙融合的科学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管理 变革
中国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随后全国各行各业相关人士积极响应,“互联网+”风靡中国。[1]马化腾曾经对“互联网+”给予明确解释,他认为:“‘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2]而教育领域中,高校管理是指高等学校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激励、创新等职能为组成要素,以一定形式组合形成的整体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在新背景下促进高校管理与“互联网+”相融合,因时制宜、结合实际的推进高校管理变革是教育界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获得的机遇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正在全方位的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高校作为知识的高地,信息的前沿,师生的学习生活也受到其较大的影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管理必须重视互联网的作用与优势,通过科学变革迎接“互联网+”带来的种种宝贵机遇。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社会背景下,师生间很多的交流与学习都需要通过网络完成,微信、QQ、E-mail等网络平台都是不可或缺的新兴管理途径;教师的培训、激励,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模式,后勤部门、行政部门的日常办公,安全管理的工作已不能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完成,“互联网+”与高校管理相结合进行变革,为高校管理带来了优化升级的良好机遇。高校管理对于学校内、外部而言,都需要通过配备相应的互联网管理设备、管理技术与管理人才来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满足师生及社会各界在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发展的背景下,对高速、高效、高质量的网络管理所拥有的强烈诉求。因此,在互联网对高校管理影响如此之大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抓住机遇进行变革是必要而急需的。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变革如何顺利、有效的展开,仍然面临众多挑战。首先,在变革过程中,如何做到既不盲目跟风,又不闭目塞听即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互联网+”的火热程度极易导致管理者盲目跟风进行“随大流”的变革行为,但是高效管理的独特性特征,要求管理者在变革过程中切忌盲目跟风,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组织变革。同时,“互联网+”并非一个领域,一个地区的时代背景,高校教育理不能闭目塞听,而应顺应时代发展,结合自身需求进行积极理智的变革。其次,高校管理变革如何坚持系统性变革,避免零散单一的片面变革是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又一重要挑战。高校管理是一个整体行为,变革应当促进高校管理各部分间的协调发展,单纯的局部变革只会收效甚微。再次,高校管理变革如何做到具体、务实的开展,而不是只停留在口号和舆论层面上是变革过程中的另一重要挑战。互联网更新发展速度快,变革要具体、务实、具有时效性,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因为高校管理一旦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则很难再通过某种变革形式迅速追赶上其他高校的管理水平。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变革的新方向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变革的主体方向是促进学校管理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而具体变革方向大致可分为教师、学生、教育教学、后勤和安全管理变革五类。笔者将针对每一具体方向变革中的重要部分,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管理变革的新方向进行分析。
(一)教师管理变革的新方向
高校教师拥有较强的学习理解能力,易于接纳新事物、新知识,在教师培训中,高校既要培养教师自身对于网络的熟悉程度,引导教师学会自主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相互间的沟通和经验交流,也要提供高校可以满足的网络信息平台,促使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校外专家进行沟通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与教学能力。同时,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来加强对教师激励机制的变革。通过互联网,高校可以获得对教师监督、激励一举两得的成效。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评课,网络考核等形式对教师进行监督,并对表现优异者给予相应激励,如在网站上进行模范事迹宣传,为其进行网络课程的录制等,从而提高优秀教师的知名度,也能对其他教师起到激励作用。
(二)学生管理变革的新方向
互联网带来了知识大爆炸和大数据时代,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海量的知识,涉猎范围广,呈现形式多样,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组织各种积极向上的学习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