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对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从衡量企业过往数据转变为精细化管理,在生产中寻求价值,更倾向于企业战略发展,这就是管理会计。本文论述了“互联网+”涵义及特征,从理论体系构建、财务共享、从业人员、管控问题几个方面,阐述它给整个管理会计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相应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 管理会计 转型 财务共享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下的全球化竞争、内部市场回落的背景下,企业需要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向管理要效益向财务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从核算型到分析型的转变。与此同时“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为精细会计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目前管理会计正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迎来一个全新时代,会计行业也面临一次重大变革。
一、“互联网+”分支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简言之,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会计,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分为两大模块,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它们可以作为企业的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共同为了企业的目标而努力;也可以独立于企业单独称为服务行业,为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也可以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一类人。“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也必将影响“会计”模式。
会计是目的,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它将人从复杂机械的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为会计的各项工作提供各种可能,为其高效、节能的完成目标提供辅助支持功能。
(一) 云计算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会计的出现使得按需定制,按需付费成为趋势,为会计信息的专业化提供保证,也促进会计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相关的管理会计服务,而不必为效用低的服务买单,也不必为不需要的相关服务买单,同时也可以将使用信息反馈给云服务商,完善客户体验,改善服务。
(二)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使得收集消费者偏好,市场动向,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成为可能,为企业的生产定位,以需定产提供信息保障。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的收集已然不是问题,不仅局限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的数据也受到管理者的关注。例如管理会计中,业绩评价中平衡记分卡的学习层面以及客户层面中的非结构化的数据处理就容易获取,从而有利于平衡记分卡的实施,同时实际应用的统计信息,反作用于平衡积分卡,有利于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三)物联网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的一大特点是实时传递,完全可以将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时产生的数据,费用明细都同步传输,同时不但可以掌握实时数据也可以进行同步监控,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消除了传统会计传输、反馈的时间,由原来的事后控制转变为事中控制。例如在管理会计的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将各种作业消耗的成本实时记录下来,尤其是对作业环节多,人工计算困难的企业,既节省时间又节省成本,为企业消除作业、优化作业完善作业链,提高管理水平奠定实施基础,是目前ABC之谜的强劲推动力。
以上是互联网发展的三个方向,他们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平台各展所长,同时相互之间紧密相连,任何一个方向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两者的推动,同时也影响其余两方。管理会计借助以上三个方向的发展,可以实现财务共享、提高效率、剔除成本效益不对等环节、节省成本等目标,推动企业走向精细化、战略化管理进程。
二、互联网下如何建立和完善管理会计
(一)管理会计现状
最近财政部发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自 2016年 6 月 22日起施行, 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基本指引涵盖目标、原则、要素等方面并以要素为主线,形成《基本指引》主要内容。它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逐渐推广管理会计的开始,标志着企业开启在生产中找价值,精细化管理的道路。基本指引暂且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界限区分开来,即使现有理论是不完善的初级产品,但也是管理会计发展的一大机遇。
1.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
虽然我国不缺乏管理会计实践案例,例如“责任成本管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上海宝山钢铁集团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