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前教育学 主讲:王晨霞 一、课程介绍 学前教育,是指从初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0-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前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 二、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杨力《学前教育学》,北京出版社。 参考书: 1、高岚《学前教育学》,广东高教出版社。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李生兰《学前教育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4、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北京师大出版社。 5、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华中师大出版社。 6、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三、参考资料 1.《幼教博览》月刊 2.《父母世界》(聪明宝宝) 3.《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4.《孩子》月刊 5.《幼儿教育导读》月刊 6.《学前教育-幼教版》月刊 7.《幼儿教育》月刊 8.《早期教育》月刊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教育学概述 一、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婴儿教育:0——3岁 学前教育 (教育现象 及教育活动) 幼儿教育:3——6岁 概论:对婴幼儿教育做统一论述。 学前教育学 婴儿教育:婴儿的特点及具体教育内容、 (理论体系) 手段、方法等。 幼儿教育:论述幼儿教育的内容、手段、 方法等。 婴儿教育与幼儿教育是相互连接、性质相近又密切联系的。 (一)学前教育学的内涵 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和探讨学前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P2) ——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手段和方法,揭示在儿童和教育者的共同活动中,怎样对儿童施加教育影响,促进儿童在体育、智育、德育、美育几方面主动发展的规律。 (二)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1、总结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借鉴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发展趋势; 2、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提高学前教育科学水平; 3、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前教育学的特点 1、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2、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3、学前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4、学前教育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着的学科。 (四)学前教育学的内容 1、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其产生和发展; 2、学前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3、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 4、教师与幼儿; 5、幼儿园环境; 6、幼儿园课程; 7、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 8、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社区的配合 9、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二、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P2) 孕育阶段(P2)15世纪以前 (一)我国古代古书中很早就有关于学前教育的记载。 (二)在古代,国外也有一些哲学家、思想家很早就提出关于学前教育的一些看法和主张。 (一)我国古代古书记载 1.西汉时期。 如《大戴礼·保傅》篇中曾记有殷周统治者如何注意胎教,如何为太子选择保傅人员,使太子“自为赤子时,教固已行矣”……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在《教子篇》、《勤学篇》中论述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用“试儿”的方法,观察婴儿期感觉—运动发展的特点。他注意胎教,指出:“婴稚(7、8个月大)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3.南宋朱熹编的《童蒙须知》和《小学》。也注重胎教,他认为孕妇应注意“一寝一坐,一言一念,一视一听”,以使胎儿能够“气禀正而方理全”。乳母必须有“宽裕、慈、惠、温、良、恭、敬”等道德品质。 (二)国外古代哲学家、思想家 1.古希腊的柏拉图(前427—前347)在《理想国》中,提出了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2.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前382—前322)在《政治论》中,主张学前教育和胎教(即优生)。 3.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约公元35-95)在《雄辩术原理》中指出:“婴儿时期的所得就是青年时期的收获,凡是每个儿童应该学习的东西就应早点开始”。 1.柏拉图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2.亚里士多德关于学前教育的思想 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