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 伶官传序》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为载体,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审美鉴赏等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意识。教学过程中,注重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互动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五代史伶官传序》,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提升对历史文化的认识;通过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通过模仿古文写作,增强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欧阳修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学生需把握作者对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动荡的批评,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掌握文章的论证结构:学生需理解文章如何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层层递进地阐述观点,从而学会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
2.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历史背景:学生需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
-理解并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学生需通过具体例子,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模仿古文写作:学生需尝试运用古文的写作手法,如骈文、赋等,创作自己的短文,以提升古文写作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教材,以便于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原文。
2.辅助材料:准备与五代十国时期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以及欧阳修生平介绍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3.教学辅助工具:准备纸笔、投影仪等,以便于课堂讨论和展示。
4.教室布置:设置讨论区,以便于学生分组讨论文章内容,并准备黑板或电子白板,用于展示重点内容和讨论结果。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展示五代十国时期的地图,提问学生对该时期的历史了解程度,引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的兴趣。
-回顾旧知:回顾学生已学过的古代文学知识,如《出师表》、《滕王阁序》等,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文学作品的特点。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五代史伶官传序》的写作背景、作者欧阳修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举例说明:选取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分析其含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对比论证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3.深入分析(约20分钟)
-文章结构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如引论、本论、结论,理解作者如何层层递进地阐述观点。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如伶官、皇帝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作者对他们的评价。
4.巩固练习(约2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并书写一段关于个人命运的感悟。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5.拓展延伸(约15分钟)
-历史背景探讨: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分析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动荡的原因和影响。
-文学价值探讨:讨论《五代史伶官传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启示。
6.总结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学生反思: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五代史》相关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五代史伶官传序》为题材,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文本内容,包括作者的观点、论证方法、修辞手法等。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仗等,并理解其在文中的运用效果。
-学生能够把握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
2.能力提升: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能够通过分析文本细节,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对文本进行多角度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