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多种类放射源丢失事故处理的体会.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经济交流·
仓库多种类放射源丢失事故处理的体会
胡培 杨军 樊芳 唐丽
作者单位 : 650022 昆明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1 年 7 月、2003 年 11 月 ,云南省发生 2 次仓库贮存铅
罐被盗事故 ,涉及放射源数量分别达到 187 枚和 77 枚[1 ] ,种
类包括241 Am、226 Ra、137 Cs、60 Co 等 ,在公安、卫生、环保和事故
发生单位的多方努力下 ,事故处理均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笔者结合事故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工作体会 ,对多种类放射源
丢失事故的处理进行一些分析总结 ,供同行参考。
一、事故分类
根据卫生部、公安部 2001 年 8 月 26 日发布《放射事故管
理规定》[2 ] ,放射事故分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和丢失放射
性物质事故 ,事故级别按一般、严重、重大分为 3 级。丢源事
故有可能因放射源被无知收藏或近距离接触而造成人员受
超剂量照射 ,使事故成为混合事故 ,在此情况下 ,事故级别按
规定将由两者中最高一级判定。一般而言 ,丢源事故发生
后 ,如未见邻近医院有不明原因损伤病例报告 ,可先按丢源
事故确定级别。应特别注意的是 ,丢源事故级别判定中需引
入毒性组别修正因子 f ,对极毒组 f = O11 ,对高毒组 f = 1 ,对
中毒、低毒组 f = 10。《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
准》[3 ]与废止的《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相比 ,在毒性分组
上有了大的不同。如原属于高毒组的226 Ra 现编入极毒组 ,
原属于中毒组的60 Co 现编入高毒组 ,原属于中毒组的232 Th、
238
U 现编入低毒组等。因此 ,在丢源事故级别判定中考虑毒
性修正因子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新、旧标准的差别。
一般而言 ,企业用放射源多为密封型放射源 ,但也存在
例外情况 ,如 2003 年事故所丢放射源包括铀镭平衡标准粉
末源 ,属于非密封源。此类源多作仪器自检用 ,放射性活度
低 ,不会对事故定级起决定作用。
《放射事故管理规定》对多种类放射性物质丢失事故的
级别判定没有给出明确定义 ,结合理解 ,丢失放射源总活度
计算公式应为 :
A = ∑AiΠfi
式中 A 为事故丢失放射源总活度 ,Ai 代表丢失第 i 个放射源
当前活度 ,fi 代表第 i 个放射源毒性组别修正因子。计算出
总活度后 ,即可根据分级表判断事故级别。
二、事故处理
11 工作重点 :多种类放射源丢失事故发生后 ,应根据具
体情况 ,确定事故处理工作重点。一般而言 ,可考虑下述几
个方面 : (1)索取、查证放射源清单 ,根据清单 ,核算放射源当
前活度 ,并分类统计。(2)清点仓库遗留放射源数量 ,以最终
确定被盗放射源数量。(3)综合考虑毒性分组和当前活度两
方面情况 ,分析重点查找的放射源。(4) 由公安部门通过审
讯犯罪嫌疑人 ,查明放射源转移路线。(5) 卫生部门在仪器
配合下沿转移路线进行技术核查 ,确定放射源弃源点 ;第一
个应高度关注的弃源点是仓库外围墙 ,偷盗者往往将铅罐从
围墙上丢下 ,造成铅罐内放射源脱出 ;第二个应高度关注的
弃源点是临时存放点 ,在分离铅罐过程中 ,放射源往往被当
作无价值的废弃物随手丢弃 ;两个弃源点均有可能因集中相
当数量的裸露放射源 ,而产生较高的辐射剂量水平。(6) 制
作被盗铅罐图片 ,供调查和查找人员使用 ,但一般情况下 ,应
反对大范围张贴图片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7) 通知邻
近医疗点 ,注意报不明原因病例 ,特别是出现皮肤红斑的病
人要及时报告事故处理机构。
21 技术要求 :放射源查找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为
保证查找工作规范、统一 ,防止工作人员照射损伤 ,给下一步
的放射源收贮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应考虑达到下述要求 : (1)
所有参与放射源查找人员必须配戴个人剂量计或个人剂量
报警仪 ,并进行找源前和找源后的两次健康检查 ;对工作时
间要作出合理安排 ,严禁一人长时间不间断工作 ,并反对多
人同时、同地操作 ;必要时可购置一定的抗辐射类药物供服
用。(2)保证有完备的防护、监测设备 ,监测设备包括各种类
型的γ射线监测仪和表面污染监测仪。对达到一定活度放
射源的处理 ,尚需根据具体情况拟定详细计划 ,制备如钢板、
沙袋等必须的特殊防护用品。(3) 对各个弃源点 ,在完成放
射源查找工作后 ,应要求弃源点环境辐射水平与周围本底水
平一致或在周围本底水平 3 倍以内。(4)所有查找到的放射
源 ,必须用多道γ谱仪进行核素种类判断 ,在条件允许情况
下应进行活度测定。
31 宣传解释 :2001 年、2003 年两次仓库丢源事故均由公
安人员常规治安堵卡发现 ,铅罐在派出所的 1~2 d 内 ,未采
取任何防护措施。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