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源测井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4.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放射源测井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
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三月
目 录
1事故特征 1
1.1事故种类 1
1.2事故危害程度 1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时间 1
1.4事故征兆 2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
2.1应急组织 2
2.2应急工作职责 4
2.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 4
2.2.2事发单位主要职责 6
3.应急处置 7
3.1应急处置程序 7
3.2应急处置措施 8
3.2.1放射源坠井事故 8
3.2.2放射源被丢或被盗 8
3.3报警程序及联系方式 8
3.3.1事故报告程序 8
3.3.2事故报告内容和要求 10
3.3.3事故报告联系方式 10
4注意事项 10
1事故特征
测井作业使用的放射性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伽马源,另一类是中子源。它们对人体的伤害是由它们放射的伽马射线和中子射线引起的。伽马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杀伤白血球和血小板。中子射线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是当中子射线被人体中的氢慢化,然后被人体内的氯或钠元素俘获,产生次生伽马射线杀伤人体的细胞
经职业病防治医院体检后,符合从事放射性工作条件的人员,只要注意安全防护,在安全的剂量范围内从事作业,注意营养和休息,是可以保持身体健康的,但违章蛮干将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
1.1事故种类
依据《煤炭地质钻探规程》(MT/1076—2008),放射源测井容易发生放射源被卡在孔内或调入井底事故,对勘探区水质源产生污染,属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放射源丢失事故。
1.2事故危害程度
污染水源,对人体产生危害。
1.3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时间
1.3.1时间
利用放射源测井作业时;
1.3.2地点
煤田钻孔内;
1.3.3触发条件
井壁掉岩块、井壁坍塌
1.3.4被丢或被盗。
1.4事故征兆
1.4.1钻进过程中,井壁岩层疏松,有漏水现象;
1.4.2在钻进过程中,井壁有掉岩块现象;
1.4.3在钻井过程中,发生过卡钻事故;
1.4.4终孔时,仍有掉岩块现象。
1.4.5测井前,没有进行验孔;
1.4.6测井没有执行先进行电测井,后进行放射性测井工作程序;
1.4.7没有严格执行放射源保管制度。
2应急组织和职责
2.1应急组织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放射源测井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由院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救援办公室、专业应急小组、岗位工作人员、班组长、部门负责人组成,并与驻地政府救援队伍(技术、装备、专业人员)对接,具体详见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放射源测井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结构图2-1。
山西省煤炭地质物探测绘院放射源测井事故应急指挥机构图2-1
2.2应急工作职责
2.2.1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职责
测绘、工勘、研究所成立放射源测井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长由生产单位负责人担任,副处长任副组长,成员由项目组长(或项目技术负责人)、班组长、一般职工、后勤管理人员及司机组成,没有设行政副职的单位,项目组长或项目负责人任副组长。
2.2.1.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依据院制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院事故风险分析,结合工作实际,判断本项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事故大小,分析事故可能发生的具体环节及具体条件,制定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2)熟悉驻地附近的医院、派出所、消防队的具体位置和联系电话,为应急救援奠定基础,明确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及其他意外事件的报警求救电话。
(3)制定岗位生产安全事故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
(4)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沙、消防水桶、铁锹、安全绳、绳索、涉水雨衣、救生衣、洋镐、绝缘木棒、对讲机、纱布、止血带、医药酒精、碘酒、卫生棉、消炎药、黄花油、床板等,给职工配备毛巾、绝缘手套、绝缘鞋、口罩等。
现场应配备相应规格的丝锥(公、母)、吊锤、导向器、磨孔钻头、削铁钻头等常用处理工具;配备千斤顶、反丝钻杆、捞矛、反管器、震动器、磁力打捞器等专用工具。
(5)制定事故征兆管理制度和事故险情信息报告制度,建立所有人员通讯录,确保紧急情况下通讯通畅。
(6)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预防、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7)组织人员开展防火和人员急救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8)项目完工后,应及时总结本项目的应急管理工作。
(9)每天坚持收集气象资料,对红色灾害气象,应及时组织职工停工,安全撤离现场。
2.2.1.2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抓好本项目的应急管理工作,组长不在现场时,代行组长工作,履行项目应急管理职责。
(2)及时深入现场,掌握现场事故险情情况和应急处置工作。
(3)加强现场事故防范和安全隐患排查,做好职工应急知识和处置措施的培训教育及管理工作。
(4)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处置措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