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细颗粒物PM_2_5_的源解析技术.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环 保 技 术
ISSN1672-9064ISSN1672-9064
CN35-1272/TKCN35-1272/TK
大气细颗粒物PM2.5 的源解析技术
,
1 2 3 1 2 2
龙红艳 邓 双 黄 妍 都基峻 张 凡
(1 湘潭大学化工 学院 湖 南湘潭 411105
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3 环境基 准与风 险评估 国家重点实验 室 北京 100012)
摘要 对 大 气颗粒 物 源解析技 术 的发展和运 用进行了 阐述 ,综述 了化学 质 量 平衡 法 (CMB )、 因子 分析 法 (FA )、主 因子 分
析 法 (PCA )、正 交矩阵 因子 分 解 法 (PMF )、UNMIX 等 受体模型 的原 理 、特 点 、应 用实例 和局 限性 ;着重介绍 国 内外 关于 受体模
型在 方 面的研究进展 并结合 的特 点 提出了 源解析技 术 的发展趋势
PM2.5 ; PM2.5 , PM2.5 。
关键词 大气细颗粒 物 (PM2.5 ) 源解析 受体模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X51 A 1672-9064(2012)06-046-04
大气颗粒物是近年来影响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 受体模型以污染区域为对象 着眼于研究排放源对受体
,
要问题之一 特别是粒径小于 的细颗粒物 的贡献 通过对采样点污染物的特征进行分析 解析污染源
, 2.5μm PM2.5 。 PM2.5 , ,
由于粒径小 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 输送距离远 不仅能引 对污染物的贡献情况 因为受体模型不依赖于排放源排放条
, 、 , 。
起灰霾天气 使能见度下降 且能轻易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 件 气象 地形等数据 不用追踪颗粒物的迁移过程 所以自
, , 、 、 , ,
入血液 其中的有害气体 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 对人体健 年代问世以来取得迅速地发展 并得到广泛运用 目前
, 、 , 70 , 。 ,
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各国政府的广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