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含解析.doc

发布:2025-04-02约1.41万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初年,贾谊在政论文《过秦论》中指出,夺取政权需要暴力和智谋,即“并兼者高诈力”,但是构建和维系政权,更多需要运用调节和整合的方式,即“安定者贵顺权”。他进而提出,“三主(秦始皇,二世、子婴)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据此可知,贾谊认为

A.法治不利于长治久安 B.治国方略应因时而变

C.大一统秩序业已巩固 D.秦代的政制缺乏创新

2.1815—1860年英国手工织工人数变化表。这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A.纺织行业渐趋衰落 B.阶级矛盾不断缓和

C..机器生产日益增多 D.工人生活日趋困苦

3.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人们对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工业与力学、数学、材料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建筑技术的进步,1889年为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埃菲尔铁塔便是典型。这主要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A.科学与技术结合的特点 B.促使城市家庭生活的改进

C.促进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D.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4.清康熙末叶,各地的地方戏蓬勃兴起,被称为花部,进人乾隆年代开始与称为雅部的昆剧争胜。至乾隆末叶,花部压倒雅部,占据了舞台统治地位,直至道光末叶。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皇室贵族的审美追求 D.商品经济的发展

5.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脚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麒麟崇拜在发展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这主要是由于麒麟

A.在民间传说中是祥瑞和幸福的象征 B.代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C.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了新的类型 D.所具品质符合传统礼教和儒家风度

6.1844年,美国特使顾盛抵达澳门。当清廷得知其有进京呈递国书的要求时,给钦差大臣耆英的唯一指示就是阻止这一行动。为此,耆英不惜与之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这反映出清政府

A.对外奉行投降政策

B.继续推行闭关政策

C.竭力维护天朝体面

D.有效抵抗外来侵略

7.如图反映出英国

A.资本输出的重心移至欧美地区 B.成为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

C.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D.国内制造业的发展动力不足

8.图X是南宋时期为宣传杂剧《眼药酸》而绘制的。两个穿戏装的演员,一人用手指着右眼,另一人则扮眼科医生形象,手拿一瓶眼药酸。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此画可说明南宋已出现商业广告②杂剧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③此画可用来研究宋代市民的娱乐活动④从艺术风格角度来讲此画属于风俗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十二铜表法》出现之前,罗马贵族喜欢用习惯法裁判,主要是因为习惯法

A.可以维护平民的权利 B.是传统法律,不容更改

C.可随意解释以保护贵族特权 D.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夏商西周时,营建王城先置宗庙、立社坛,宫城中东西并列有宗庙与宫殿,国之大事均在宗庙和社坛中进行。东周时,诸侯国营建都城则将宫殿置于宫城中央,宗庙迁出宫城。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由分裂到统一 B.各诸侯国尊奉王室

C.集权体制逐步确立 D.礼乐制度更为成熟

11.《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D.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12.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13.“二人山下说诗(丝)文,三炮打进四川城,十月十日来相会,三人牵牛一路行。”这首诗的谜底是“徽州朝奉”。“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