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治学案.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2)射频辐射的防护 ① 屏蔽。屏蔽是控制射频电磁场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即将电磁能量限制在指定的空间范围内,阻止其传播、扩散的措施。 ② 实行区域控制。在射频辐射造成的污染与危害较为严重的某些范围内,可以采取将辐射源相对集中,同时可在工作区域内进行绿化、种植树木等以防辐射。 ③ 个人防护。对在电磁场强大区域内工作的人员,可根据情况穿防护服等。 * (3)电离辐射的危害 ① 体外伤害。指射线由体外穿人机体而造成的损伤。χ射线、β射线、γ射线、γ粒子和中子流都能造成这种伤害。 ② 体内伤害。指放射性物质被吞食、吸人、接触或通过皮肤直接进入人体而造成对机体的损伤。 ③ 电离辐射对人体组织细胞会造成损伤效应。主要是阻碍和伤害细胞活动抗体并导致细胞死亡。放射线还能损伤遗传物质。主要可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遗传性效应有的在第一代子女中出现,也可能在下几代陆续出现。 * (4)电离辐射的防护 ① 封闭性防护。将放射源藏在壳内,在正常情况下不向周围环境扩散放射性物质,称为封闭型放射性工作的防护,也简称“封闭源”。 ② 开放型防护。放射源无包壳,在操作时有可能向周围环境扩散的称为开放型放射性物质,也称“开放源”。对“开放源”的防护,称为开放型防护。 * 6、中暑的预防措施 ① 改进工艺,对热源采取隔离措施; ② 通风降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 ③ 制冷降温,中央空调等; ④ 保健措施,个体防护、清凉与含盐饮料、藿香正气液、人丹等; ⑤ 医疗预防,高血压、肝肾疾病、内分泌疾病、重病患者恢复期以及体弱者,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 * 2、防护规定: 一般规定: (1) 向劳动者宣传防暑和中暑的自救常识; (2)建立中暑报告制度; (3) 5-9月向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人员免费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饮料; (4)提供防暑保护设施和用品; 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的作业。 * 3、设立工间休息场所条件 (1) 离高温工作区域或地点较近; (2)隔绝高温和热辐射影响; (3)设有凉棚、座椅、电扇等基本防暑降温设施;有条件的可增设空调、喷雾电扇及淋浴设施; (4)备有清凉饮料和常用防暑药品; (5)通风良好; * 4、高温分级防暑规定: 一般高温:制订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确保防暑降温设备器材正常运行; 中度高温:工作时间不超过6小时;停止12时-16时高温时段工作;因生产工艺必须在高温时段露天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合理调整作息时间;每天发放高温补贴5-10元; 强度高温:用人单位经采取降温措施不能使劳动者工作场所温度低于37 ℃的,应暂停高温露天作业;未停作业的,每天发放高温补贴10-20元。 * 5、法律责任 (1)未按规定发放高温补贴或清凉饮料,由安监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处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2)未按规定提供保护设施和用品,暂停和调整工作时间而造成劳动者身体健康严重损害或伤亡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含司法追究); (3)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监督职责。 * * 三级预防: 即对已经患职业病的员工,应尽快做出正确诊断。对确诊者,要保障病人享受职业病有关待遇,及时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对不能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人,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处理。 * 二、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 (一)职业危害因素的管理 1、职业卫生标准 常见部分毒物在工作场所中的浓度限值要求(mg/m3)如下: CO:20、30 氨:20、30; 苯 :6、10 ; 甲醛:0.5; 氯气:1 ; 甲醇:25、50 汽油:300; 硫化氢:10; 铅:0.05尘; 矽尘:1、0.7; 水泥粉尘: 4、1.5; 石棉粉尘:0.8; 煤尘:4、2.5。 * 2、职业危害因素监测 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具体可按以下规定执行: (1)产生粉尘、噪声、毒物、辐射、高温等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应实行评价监测和定期监测制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