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原油采收率原理第六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第六章 复合驱 Combination Flooding 第一节 复合驱的概念 复合驱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驱油成分组合起来的驱动。复合驱包括泡沫驱和复合化学驱两种方式。 EAPEA+EPEP+EAEPEA 复合驱中的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碱之间的协同效应。 EASPEAS+EAPEAPEAS 第二节 泡沫驱 一、泡沫定义 泡沫是指在起泡剂作用下,气体(空气、N2、CO2等)分散在液相中形成的一种以气体为分散相,液体为连续相的一种分散体系。可分成 -硬胶泡沫和稳定泡沫。 二、泡沫组成 泡沫由水、气、起泡剂组成,起泡剂中除表面活性剂外还有聚合物(增加体相粘度)和盐(调整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 第二节 泡沫驱 二、泡沫组成 1、气相:空气、N2、CO2、天然气,其中N2应用最多。 2、液相:水基、醇基、烃基和酸基。 (1)水基—淡水、地层水或盐水均可用来配制泡沫,地层水或盐水配制的泡沫有助于防止地层粘土膨胀。 (2)醇基—具有表面张力低,易于挥发特点,适用于水锁及强水敏性地层,有利于保护油气层。 (3)烃基—可用原油或柴油、煤油或凝析油。 第二节 泡沫驱 3、发泡剂(起泡剂) 一般采用阴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有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低分子石油磺酸盐、烷基硫酸盐、聚氧乙烯化的醇(酚)醚硫酸酯盐等;非离子型主要有聚氧乙烯烷基酚醚(OP-7 OP-10、OP-18)、聚氧乙烯脂肪醚(AEO-7、AEO-9)等。 4、泡沫稳定剂 羧甲基纤维素、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三乙醇胺、月桂醇、生物聚合物(XG)等。 三、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1.泡沫的形成 气体分散在液体中的状态为气泡,许多气泡相互集合在一起,彼此间以很薄的液膜隔开,成为泡沫。制造泡沫方法有两种。 (1)聚集法:采用高压气体、低沸点的液体或反应后生成气体的物质,通过减压或化学反应,使气体分子集合形成泡沫。 (2)分散法:通过搅拌、震荡、喷射等方法使气液混合。 三、泡沫的形成和破裂 2.泡沫的不稳定性和泡沫的破裂过程 泡沫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所以泡沫会自发破坏裂,其破裂过程有三个阶段。 (1)排液:在气泡交界处存在压差,使气泡间气泡壁的液体流动,液膜壁变薄。 (2)气泡合并:小气泡内的压力大于大气泡内的压力,小气泡内的气体透过液膜进入到大气泡中,小气泡变小,直到消失,而大气泡变大,最终破裂。 (3)破裂:由于排液及气泡合并及水分蒸发,当泡沫液壁薄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在外力作用下泡沫消失。 泡沫质量值<0.52——气体乳状液; 泡沫质量值>0.99——(反相变成)雾; 泡沫质量值>0.74——气泡形成为多面体. 1. 泡沫质量(泡沫特征值) 是描写泡沫性质的一个重要数值。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泡沫中气体体积对泡沫总体积的比值。 通常泡沫特征值是在0.52~0.99之间。 四、泡沫质量的室内评价 2. 泡沫稳定性 是指泡沫生成后的持久性,即泡沫寿命的长短。 评价方法有两种。 四、泡沫质量的室内评价 (1)动态评价法 多孔介质浸泡在起泡剂溶液中,气体通过孔隙介质时产生泡沫,测定在一定流速下所产生的泡沫体积。 (2)静态法 测定泡沫的半衰期,指泡沫重量排液到一半重量时所需要的时间。在一定体积的分液漏斗内放满泡沫,称出泡沫重量,隔一定时间后从分液漏斗放出排液,记录排出液体重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即可得到泡沫破灭半衰期。 四、泡沫质量的室内评价 3.发泡力 指泡沫形成的难易程度和生成泡沫量的多少。 倾注法测定(Ross-Milles方法): 将200ml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放在特制的移液管中,然后从90cm高处自由流至装有50ml相同溶液的圆形计量筒中,冲击底部溶液后生成泡沫。当移液管中溶液倾注完毕,读取量筒中生成泡沫的高度,以此表征发泡能力。然后记录泡沫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计算泡沫消失速度。 五、泡沫流体的流变性 1.泡沫流体的粘度特性 泡沫的表观粘度比组成泡沫的气相和液相粘度都要大很多。其表观粘度既具有剪切变稀特性,在一定条件下也有剪切增稠特性。 2.泡沫质量和剪切速率对泡沫流变性的影响; 3.温度压力对泡沫流变性有一定的影响。 六、泡沫稳定性 1.界面张力对泡沫稳定性的影响 低界面张力有利于泡沫稳定。 2.表面粘度与表面膜强度的影响 表面粘度增大有利于泡沫稳定。 3.表面活性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相对分子质量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泡沫稳定。 4.发泡剂HLB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