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的解剖和生理.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十二指肠的解剖和生理
十二指肠位于幽门和空肠之间,呈“C”型,长约25cm。在解剖学上可分为四个部位:第一部分为球部,较短,大部分由腹膜遮盖,活动,为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第二部分称降部,呈锐角下行,固定于后腹壁,内侧与胰头紧密相连,胆总管和胰管的总开口处即位于其后内侧的中部;第三部分为水平部,完全固定于腹后壁,肠系膜上动脉、静脉在横部的末端前方下行;第四部分称升部,先向上行,然后急转向下、向前与空肠相接,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由十二指肠悬韧带固定。十二指肠血液供应来自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源于胃十二指肠动脉,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下动脉之间相互吻合成环。十二指肠除接受胆汁、胰液外,其腺体能分泌碱性肠液,内含有多种消化酶,食糜自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即与各种消化液混合,开始进一步消化。十二指肠粘膜本身能吸收少量水、葡萄糖和电解质。同时它也有分泌激素的作用,如十二指肠粘膜也有G细胞分泌胃泌素,此外还能分泌肠抑胃肽、胰泌素和缩胆囊素、促胰素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