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石分子筛-4.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固相转变机理:在晶化过程中,既没有凝胶固 相的溶解,也没有液相直接参与沸石成核与晶体成 长。在凝胶固相中,由硅铝酸盐缩合及重排,导致 沸石的成晶和晶体的生长 实验:分子光谱技术跟踪沸石晶化过程。结果 认为在晶化过程中液相组成无变化,也没有发现硅 铝酸根离子或其它次级结构单元的存在 质疑:液相组成没有发生变化不足以说明液 相没有参加晶化,在溶液中未发现硅铝酸根离子 的存在是指液相中完全没有这种物质,还是指其 浓度小于该实验方法所能测定的范围? 4.3 沸石的生成机理 ? 液相转变机理:沸石晶体是从溶液中生长 起来的。初始凝胶至少是部分地溶解到溶液中, 形成溶液中活性的硅酸根和铝酸根离子,它们 进一步连接构成沸石晶体的结构单元 实验:采用Raman光谱,固相和液相化学 组成分析, X射线衍射,粒度测定等方法,研 究 A型沸石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在 A型沸石形 成过程中,有凝胶的溶解和固、液相之间的物 质传递存在 液相直接晶化生成沸石:NaX(UV-Raman) TPA-Silicalite-I(小角XRD) LTA(27Al,29Si,13C-NMR) 液相中硅铝酸根离子的测定 ? 双相转变机理:沸石晶体的固相转变和液相转变都存在,它们可以 分别发生在两相体系中,也可以同时在一个体系中发生 实验:采用差热分析,扫描电镜,化学组成分析,X射线衍射等方 法,研究了合成ZSM-5型沸石的两种体系,认为其中一种体系属于固相 转变机理,而另一种体系属于液相转变机理 采用上述一般方法外,还应用了固相和液相27Al和20Si- NMR技术研 究了体系组成为20Na2O?Al2O3?20SiO2?400H2O的NaY晶化过程,结果表 明,在沸石晶体中Si和Al的化学环境与原始凝胶中的Si和Al的化学环境 相同,证明了固相转变存在的可能性;然而在晶化后期27Al-NMR研究 表明, Al可以从液相转入到固相中,这又说明了液相转变存在的可能性 水热合成条件下,晶化过程细微以至定量的检测方法与技术 晶化过程中原始物料的液相结构 反应组分间的聚合与聚合产物存在状态和分布 分子态、溶胶与凝胶间的相变 晶核的生成 凝胶结构 结构导向剂在液相与凝胶相中的作用 介稳相结构与转晶过程的原位检测技术提高与完善 原位技术: 原位光谱与光学技术:原位 NMR(27Al-,29Si-,31P-,1H-,13C-,15N-) 原位 IR/Raman,原位光散射,原位光学显微镜 原位衍射与散射技术:原位 XRD,原位中子衍射,原位 EXAFS/XRD 沸石合成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转晶 沸石属介稳态,可以从一种晶形转变为另一种晶形 AlPO-21 转晶成 AlPO-25 VPI-5 转晶成 AlPO-8 JDF-20转晶成 AlPO-5 非沸石结构转晶为沸石结构 kanemite (NaH[Si2O5]?3H2O)是层状的水合硅酸钠,通过固相转化 合成ZSM-5沸石 ? 高温快速晶化合成 省去高温焙烧去除模板剂的步骤 将三甘醇溶剂中三乙胺为模板剂的磷酸铝凝胶直接加热到 600?C 以 上,有机物分解掉之后留下的固体产物为AlPO4-5,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 4.4 沸石的一些特殊合成方法 ? 干凝胶合成方法(DGC 法) DGC 法是把干氧化硅凝胶或干硅铝凝胶和结构导向剂充分混合, 放置少量水(足够于活化聚合过程),在特定的反应釜中于150?200?C 进行反应晶化。 DGC 法可用于合成高硅沸石或全硅沸石,即可用于碱性合成体系, 也可用于酸性氟离子合成体系,并减少结构导向剂的用量 DGC 法便于沸石的直接形体合成,如:薄膜、片、管、球等 ? 太空中合成沸石 在太空中晶化沸石分子筛可以更大更纯净更完美的晶体 在失重或微重力条件下晶化的特点: 1)在太空中因减小对流而减小传质速率,沸石晶化速度很慢 2)在太空中能避免晶体粘结与沉积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