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老城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的_形_的研究.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图1调查建筑分布图过伟敏 王筱倩(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摘 要]运用建筑类型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扬州老城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的基本构成单元和构成方式进行了解析。论文认为扬州老城区传统民居属于“天井式”组群式布局的建筑,总结了扬州老城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的七种主要 模式,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扬州老城区传统民居建筑单元的原型为“三合式”的天井院。[关键词]扬州 ;传统民居 ;平面 ;类型 ;原型[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675(2012)03-0132-05一、研究对象扬州老城区现存的民居建筑遗产,大多形成于 晚清和民国时期,在整体呈现出传统式样建筑占主 导的局面。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扬州老城区内建造于 晚清和民国时期、目前保存较完整的传统民居建筑(如图 1 所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选取了其中88 处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了系统的测绘。掌管下的官方建造,还是丰富多彩的民间自主建造,在木结构体系的主导下,尽管群体建筑的空间层次 分明而引人入胜,但是单体平面形式呈现出单调而 拘谨的状态,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形式与建筑 格局在整体上显得较为稳定。这些都为从建筑平面 角度来研究传统建筑的造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建筑形制”应指建筑的造型及其内在生成机制, 它可谓建筑最基本的特征。[2] 本文将“形制”的概 念运用到扬州老城区民居建筑遗产的空间形态研究 中,是取其“形式及其构成”的意思,即空间形态 的表层的形式现象——“形”,及深层的组织结构—— “制”。是从空间的角度,对自主建造的民居建筑形 制的一种解读。空间形态的形制,可以被认为是空 间形态最本质的特征。其呈现的是一种发展已相对 稳定的结构关系,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 空间形态的形式与构成。建筑空间是无形的,而建筑空间形态是有形的, 它的形,落实在建筑图示上,主要通过平面图和剖 面图的形式得以清晰的表示。对于建筑空间形态的 研究,主要以建筑图示分析的方式进行。对中国传 统建筑而言,平面图较剖面图更能全面直观的表示 整体空间组织结构。对“形制”的研究可以平面形 态的研究为重点,剖面形态的研究作为补充。本文 主要讨论扬州老城区民居建筑的“形”。(二)类型、原型及变体类型的概念在建筑理论领域的出现,则缘于建 筑类型学。关于“类型”的定义,仍以 19 世纪法国 巴黎美院常务理事德 ? 昆西(Q.D.Quine y)在《建 筑百科辞典》中所提出定义,最被广泛接受和重视。 其把类型理解为存在于千千万万不同的、或持续变化二、研究方法(一)建筑平面与“形制”李允乥在《华夏意匠》中这样阐述中国传统建 筑的组群式布局 :“依靠‘数’的增加,将各种不同用途的部分分处在不同的‘单座建筑’中,由一座 到多座、小组变大组,以建筑群为基础,一个层次 接一个层次地广布在一个平面空间中,构成一个广 阔的有组织的人工环境”[1]。扬州老城区的传统建筑,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个的天井院落组合成建筑群、再到街坊、直到整个城市。 从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法式”收稿日期 :2012-03-25作者简介 :过伟敏,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艺术遗产保护与再生。王筱倩,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 :设计学。①基金项目:2009年度江苏省第六批“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扬州地区建筑艺术遗产形态(2009269);2011江苏省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城市传统建筑艺术 遗产发掘保护与传承策略(2011ZDIXM046)。132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FINE ARTS DESIGN2012/03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设计创作与实践1、 模式 A :“一明两暗”型(图 2)图2 模式A:“一明两暗”型2、 模式 B :“对合二进”型(图 3)图3 模式B:“对合二进”型的事物中,一种共同的、可见的、不变和固定的内容,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基本和本质的原则。而意大利的一种局面。三、扬州老城区传统民居建筑平面的 “形”的研究 (一)主要类型扬州传统民居建筑属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的 类型,院落即为其空间组成的最基本单元。院落多 种多样,姑且不论其尺寸大小,就是其形式就表现 繁复。有的大规模的住宅,一座住宅之中就存在着 不同形式的院落单元。通过对测绘及调研民居的比 较与分析,可发现围合院落空间的建筑数量和围合 方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据此,可以将这些多种多 样的基本院落单元形式总结为以下七种类型模式 :新理性主义建筑师阿尔多 ? 罗西(A l d oRossi)继承了德 ? 昆西关于类型的定义,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认为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