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5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书.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15综采放顶煤工作面开采设计书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工作面地质概况
第一节 1115综放工作面编制依据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30号)规定、《1115综放工作面掘进地质说明书》并参照1113综放工作面掘进、回采期间矿压地质水文等实际情况,特编制1115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设计说明书。
第二节 1115综放工作面地质概况
一、工作面位置
1115综放工作面位于一采区西翼,东为一采区下山保护煤柱,西为未开采区,南为1113综放工作面,北为未开采区,地面为山区,无建筑物。
二、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
1、工作面总体形态为单斜构造,煤层裂隙发育易折帮,煤层夹矸以泥岩为主,局部高角度裂隙发育。该面与相邻工作面的地质情况相比较,煤层赋存及构造特征无明显变化。
2、根据1105、1107、1109、1111工作面导通洛河砂岩水后的涌水量变化情况(1105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60 m3/h,最大涌水量为110 m3/h;1107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52 m3/h,最大涌水量为100 m3/h;1109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45 m3/h,最大涌水量为80 m3/h;1111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100m3/h,最大涌水量为120m3/h),预计1115工作面回采期间导通洛河砂岩水后正常涌水量70m3/h,最大涌水量100m3/h。
3、根据钻孔资料以及周边揭露情况,1115工作面煤层顶板距离洛河砂岩含水层底板高度为:110m-140m之间,为了提前预计工作面在回采期间是否能够导通洛河砂岩水,故对1115工作面最大导水裂隙带进行了计算,采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Hf=100M÷(3.3n+3.8)+5.1
式中:Hf—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
M—累计采厚,(1115工作面煤层最大采煤厚度为8.5m,故取M=8.5m)
n—煤分层系数,取n=1
1111工作面Hf=100×8.5÷(3.3+3.8)+5.1=124.8m
通过计算1115工作面最大导水裂隙带能够进入洛河砂岩含水层底部,故导通洛河砂岩水的可能性较大,建议工作面回采期间留设足够能力的排水系统。
三、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
1115综放工作面开采煤层为4#煤层,含夹矸1~2层,由切眼向外逐渐变厚,最厚1.4m。工作面内煤层厚度为7.7~11.1m,平均煤厚9.4m,平均倾角2°。
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4ˉ2号煤层为黑色,灰褐色及深棕色。弱沥青光泽,断口阶梯状、参差状;呈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内外生裂隙较为发育,并为方解石及黄铁矿薄膜充填。
煤岩特征
4ˉ1、4ˉ2号煤层一般以亮煤、暗煤为主,丝炭、镜煤次之。煤层中丝炭含量相对较高,反映了成煤环境为弱氧环境。
五、矿井瓦斯及工作面瓦斯地质
1、根据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矿井CH4绝对涌出量为3.7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08 m3/t,CO2相对涌出量为0.65 m3/t,《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小于10m3/t,且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40m3/min, CO2相对涌出量小于10 m3/t,所以为低瓦斯矿井,附历年瓦斯鉴定结果。
西川煤矿历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鉴定时间 鉴定煤矿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相对瓦斯涌出量(m3/min) 鉴定结果 2009年 西川煤矿 2.15 3.95 瓦斯矿井 2011年 西川煤矿 3.75 1.08 瓦斯矿井 2013年 西川煤矿 3.67 1.05 瓦斯矿井 2014年 西川煤矿 3.28 1.43 瓦斯矿井
2、已采工作面瓦斯浓度、瓦斯绝对和相对涌出量如下:
工作面名称 瓦斯浓度(%) CH4最大绝对涌出量(m3/min) CH4最大相对涌出量(m3/t) 1105 0.18~0.58 5.84 2.34 1107 0.12~0.27 3.67 1.05 1109 0.04~0.18 1.62 0.7 1111 0.04~0.16 1.60 0.7 1113 0.08~0.18 2.7 0.9 根据以上分析,从已回采的1105工作面到1111工作面,瓦斯浓度、瓦斯绝对涌出量、相对涌出量均呈降低趋势;根据开采深度越深,煤层所含瓦斯越大,1113工作面位于向斜的轴部(最低点),故瓦斯相对西翼已回采的工作面瓦斯有所增大,预测位于1113综放工作面同一翼的1115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4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0.43m3/t。
六、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煤尘
本井田4ˉ2号煤层煤尘爆炸性试验测试成果显示:其火焰长度400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岩粉添加量为6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