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土壤污染与防治.ppt

发布:2019-02-13约9.07千字共4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土壤污染与防治 本章重点内容   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1. 土壤的性质 2. 土壤污染、污染源和污染物 3. 土壤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 4. 土壤污染的防治 5. 思考与讨论 我国的土地资源概况 ? 中国的土地资源量   中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200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2000年中国耕地总面积为1.28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101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由于基本建设等对耕地的占用,目前全国的耕地面积以每年平均数十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 中国的耕地质量 中国耕地的土壤质量呈下降趋势。全国耕地有机质含量平均已降到1%,明显低于欧美国家2.5%~4%的水平。东北黑土地带土壤有机质含量由刚开垦时的8%~10%已降为目前的1%~5%;   中国缺钾耕地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56%,约50%以上的耕地微量元素缺乏,70~80%的耕地养分不足,20~30%的耕地氮养分过量。由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使用不平衡,造成耕地退化,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2000年,西北、华北地区大面积频繁出现沙尘暴与耕地的理化性状恶化,团粒结构破坏有很大关系。 ? 中国耕地的水土流失   中国约有1/3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相当于在全国的耕地上刮去1厘米厚的地表土(50年来,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4000万亩),所流失的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即全国一年生产的化肥中氮、磷、钾的含量。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植被破坏。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一、土壤的定义 ? 土壤是由大小不等的土壤颗粒组成的,指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 二、土壤的结构 1、表土 腐殖质层 2、底土 淀积层 3、母质层、风化层 三、土壤的组成 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 四、土壤的性质 ● 具有提供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水分与养分)和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的能力; ? 土壤的肥力 ● 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物质的能力 ? 土壤的净化能力 五、土壤环境元素背景值和土壤环境容量 ● 土壤环境背景值 是指未受或很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化学元素的自然含量。 ● 土壤环境容量 是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土壤环境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第二节.土壤污染、污染源和污染物 一、污染污染的概念 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和其它生物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其数量超过土壤的净化能力,从而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致使这些成分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引起土壤质量恶化,正常功能失调,甚至某些功能丧失的现象。 二、土壤污染的特点 1、隐蔽性或潜伏性 2、不可逆性和长期性 3、间接危害性 4、土壤污染的难治理性 三、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和来源? 土壤主要污染物的种类: 1.有机污染物 ☆ 农药,如DDT、六六六、狄氏剂(有机氯类)和马拉硫磷、对硫磷、敌敌畏(有机磷类)等,这些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被植物吸附。 ☆ 石油、化工、制药、油漆、染料等工业排出的三废中的石油、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酚等,也是常见的有机污染物。 2.无机污染物 硝酸盐、硫酸盐氯化物、可溶性碳酸盐等是常见的且大量存在的无机污染物。这些无机污染物会使土壤板结,改变土壤结构,土壤盐渍化和影响水质等危害。 主要来自进入土壤中的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 3.重金属污染物 汞、镉、铅、砷、铬、锌等重金属会引起土壤污染。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自冶炼厂、矿山、化工厂等工业废水渗入和汽车废气沉降。公路两侧易会被铅污染,砷被大量用作杀虫剂和除草剂,磷肥中含有镉。 4.固体废物 主要指城市垃圾和矿渣、煤渣、煤矸石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渣。固体废物的堆放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废物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污染土壤,恶化环境。 ★ 关注 “白色污染” 5.病源微生物 生活和医院污水、生物制品、制革与屠宰的工业废水、人畜的粪便等是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6.放射性污染物 ● 核试验; ● 原子能工业中所排出的三废。 由于自然沉降、雨水冲刷和废弃物堆积而污染土壤。土壤受到放射性污染是难以排除的,只能靠自然衰变达到稳定元素时才结束。 四.土壤污染的主要发生途径 ⑴水体污染型 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不实行清污分流,直接排放造成的。 特点:污染物质一般集中于土壤表层,但随时间的延长,污染物质也可由上向下扩散和转移,可达地下水深度。 ⑶农业污染型 ??? ?污染物主要来自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