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站安全事故应急专项预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污水处理站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溺水事故发生于救治
职员在工作当中一定要格外注意安全,一旦脚底打滑掉入污水池中 溺水情形发生时,在池边职员不宜直接下水,当 溺水者离岸不远且尚在挣扎时,最好救援方法是丢绑绳索救生圈或长竿类东西,若现场没有,就绑个足以支撑 溺水者浮在水面物体,或长竿子类东西,若离岸边较远,最好还是划船或驾船前住搭救,千万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在水中要拖着伤者头颈和上背使成直线尽可能不动,并维持脸朝上并露出水面,尽可能确保 溺水者呼吸顺畅,上岸后抢救,并快速安排救医。????在抢救第一步就是通知120,而伤者全部必需以颈椎受伤者处理,以避免抢救完伤者已成植物人,在国外文件汇报中,有些人反因不妥抢救造成脊椎受损。????职员最好能学习CPR(心肺复苏术)技巧,救人又救己。
二、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和防治
硫化氢俗称沼气。沼气中毒事故在排水设施维护作业中常常发生,造成多人中毒事故案例屡见不鲜:所以了解沼气产生和致毒机制,从而制订并采取妥善方法以保护市政工人生命健康显得尤为关键。
1、沼气产生
下水道、检验井、化粪池、泵房集水池、水处理构筑物等积存 污水、污物设施因为潮湿且相对封闭,轻易产生沼气。沼气是有机物在 微生物作用下厌氧消化产生混合气体,沼气产生过程是一个由多个细菌参与多阶段生化反应过程,整个过程能够分为水解、产酸、产甲烷三个阶段:
水解阶段是部分兼性细菌分泌胞外酶,将纤维素、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水解成细菌能够吸收溶解物质过程,此过程有少许二氧化碳和氨产生。
产酸阶段是细菌把水解产物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挥发醇及部分醛酮类物质阶段,该过程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氢等气体。能够进行水解和酸性消化细菌种类很多,它们在有氧和厌氧环境下均能存活,统称产酸菌。
产甲烷阶段是在厌氧环境中由甲烷细菌以挥发性脂肪酸等易降解物质为底物产生甲烷过程。该过程对环境条件要求较高,如要求PH值在6.4至7.8之间、绝对厌氧环境等。甲烷细菌种类少,繁殖速度慢,代谢活力不强,适宜温度范围狭窄。
下水道等排水设施因为存在大量有机物质加之本身特点,为沼气产生提供了理想场所,当管道堵塞或长时间积存 污水污泥时厌氧条件愈加充足。设施中沼气浓度高时不仅会引发人员中毒,而且有爆炸危险,所以维护作业时必需考虑沼气作用和影响,采取有效方法确保作业安全。
2、沼气致毒成份
沼气通常含甲烷50%~70%,含二氧化碳25~40%,和少许氮气、氢气、氨气和硫化氢、磷化氢等,具体成份取决于底物有机物成份和消化程度。比如:硫化氢在沼气成份中通常仅占0.005~0.08%,当 污水中含有大量蛋白质或硫酸盐时,硫化氢含量会达成1%;磷化氢在沼气中通常痕量存在,当有油麸、骨粉、棉籽饼、磷矿粉、动物尸体等含磷有机物时,含量会显著增高;当PH值小于7时甲烷产生会受到抑制;当温度从15℃~25℃以下提升到35℃~38℃
甲烷、二氧化碳、氢气、氮气全部是无毒性气体,不过它们在高浓度下使空气中氧气分压降低,致使肌体动脉血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降低,造成组织供养不足,引发缺氧窒息。若空气中甲烷含量达成25~30%时,大家就会产生头痛、头晕、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乏力、四肢发软等症状。若空气中甲烷含量达成45~50%以上时,大家就会因严重缺氧而出现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窒息死亡。
硫化氢是一个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毒作用关键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对毒作用最敏感是脑和粘膜接触部位。吸入硫化氢进入血液分布至全身,和细胞内线粒体中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使其失去传输电子能力,造成细胞缺氧。硫化氢还可能和体内谷胱甘肽中巯基结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影响生物氧化过程,加重了组织缺氧。高浓度(1000mg/m3以上)硫化氢,关键经过对嗅神经、呼吸道及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直接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先是兴奋,迅即转入抑制,发生呼吸麻痹,以至于‘电击样中毒”。硫化氢接触湿润粘膜,和液体中钠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钠,对眼和呼吸道产生刺激和腐蚀,可致眼结膜炎,呼吸道炎症,甚至肺水肿。因为阻断细胞氧化过程,心肌缺氧,可发生弥漫性中毒性心肌病。
氨气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高浓度时可引发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刺激症状,可耐受 1.2分钟;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磷化氢属高毒类物质,浓度在1.4~4.2mg/m3时,可闻到特有腐鱼样气味,10mg/m3浓度下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一846mg/m3浓度下接触0.5~1小时可致死。
不一样浓度沼气成份对人影响见附表1
3.沼气
显示全部